昨晨,美葡大战,在上半场39分钟和下半场76分钟,裁判均主动休战,强制两队喝水,这也是国际足联在本次世界杯祭出的新招。 各种爆冷出局,欧洲队遭遇“水土不服”,“湿热难耐”成为本届世界杯各支球队在表现不佳时最合理的解释。进入“科学探索”时间,让我们告诉你,天气如何左右世界杯战果。 巴西幅员辽阔,纵跨40个纬度,包含十几种不同的气候。本次世界杯,巴西安排了12座球场,分别散布到不同的气候区。这样,球员们有可能上一场比赛还在马瑙斯炎热湿润的场馆里踢球,下一场就去了凉爽干燥的阿雷格里港。 紧贴赤道线,马瑙斯和福塔莱萨两座球场无疑是球员的噩梦。潮湿闷热,如果再加上在正午时分比赛,那简直就和蒸桑拿没啥两样。 英格兰对意大利的比赛进行时,马瑙斯球场气温达到了32℃,湿度超过80%———这意味着球员们几乎是在一团水蒸气里跑动。然而,位于南回归线以南,阿雷格里港的气候更接近人们概念中的冬天。绵绵阴雨,掺杂着寒意的冷风,晚上甚至可以冷到需要穿毛衣的地步。 巴西的热情让大多数的欧洲球队都有些不适应。湿热的天气对球员身体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从球员在场上抽筋的频繁程度就能看出。 在库亚巴潘塔纳尔体育场,一场韩国队对阵俄罗斯队的平局中,一向以“跑不死”出名的韩国队,3员大将相继抽筋倒地;在22日凌晨结束的德国对加纳比赛中,福塔莱萨的桑拿天让德国战车无法正常发挥;而意大利对哥斯达黎加的比赛中,挥汗如雨的蓝军就连传球都失去了往日准星。 此外,在热带雨林地区比赛,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雨天。最明显的一场被大雨“搅局”的比赛要数西荷之战。原本一球领先的卫冕冠军西班牙队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阵脚,最终被荷兰队大比分屠杀。 世界杯开赛前,著名资讯机构彭博社发布了一项数据分析,他们根据各场比赛开球时预计的温度、湿度、阳光照射角度等数据,计算出32支球队在小组赛中的“不适应程度”。 夺冠大热门德国队在这份榜单中排名居首,第二位的是意大利队。东道主巴西队自然享有“地利”和“人和”,不过他们对“天时”的“不适应度”排到了26位,倒是韩国队因小组赛多在傍晚时间进行,享尽了天时,他们排在“天时”分析榜单的最末。 在彭博社的分析中,排在“不适应度”最高的德国队3场小组赛将在平均28.1℃高温、相对湿度71%的天气中进行。 德国队主帅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那种高温让人恐惧,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在巴西世界杯用一套阵容踢满全场。” 湿热的天气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赛前赛后,场上场外,天气都是球队和球迷“吐槽”的对象。厉苒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