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建江在审核案件。 刘凯 摄 |
人物名片: 高建江,2001年警校毕业,现任余姚市公安局法制大队案件审核中队中队长。从警14年来,历经刑侦、派出所、法制等多个部门,曾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宁波市公安机关复议诉讼能手等多项荣誉。 他,或埋首三尺案头,在垒垒案卷中寻找纰漏,查漏补缺;或指导办案民警,使证据链更完整,程序更规范;或在现场核对证据,校对笔录,把案子办成老百姓信得过的铁案。严谨的工作作风,让他习惯用“放大镜”核对案卷的每一个细节,决不允许出现一丝纰漏。 他是高建江,一名普通的法制民警。他说,所有的苛刻和执着,都是为了让每一个案子都经得起事实和程序的考验。 法制工作不是“坐堂审案” “这儿有点出入,我要再核对一下被盗车辆。”高建江盯着一份案卷,突然抬起头对同事说。桌台上仍有半人高的案卷亟待审核,但对其中的每个细节,他依然苛刻。 这是2013年4月的一个场景,余姚市公安局成功摧毁一特大盗销电动三轮车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破获案件200余起。作为法制民警,高建江参与了从前期准备、案犯抓捕到后期侦办的全过程。 “这起专案,抓获的嫌疑人众多,光核对笔录就花了七八天。”高建江说,“但无论任务多重,时间多紧,作为法制民警,都要全力把好事实关、程序关。” 为理清案件脉络,完善证据链条,高建江和同事仔细查看了上百万字的案卷,对其中的每一辆被盗车辆,都亲自前往现场核对。 高建江说,法制工作不是坐堂审案。老百姓信得过的铁案是跑出来的。 经过近13个月的努力,今年5月,高建江和同事终于圆满完成了所有嫌疑人的移送起诉工作,将这一专案办成了经得起事实和程序考验的“精品案例”。 审核案件既要速度也要耐力 “从事法制工作,要有极强的时间观念,有时,需要争分夺秒。”高建江说,而这是由于案件审核的时限决定的。 行政案件从民警办案到最终审核移交,只有24小时,留给法制民警的时间往往只有几个小时,刑事案件时间稍长,由于案件更复杂,在审核时也要花更多的精力,时间也更紧迫。 “在规定时间内,要对立案是不是符合程序、采取的强制措施是不是恰当、当事人的权利有没有告知等各个方面进行审核。”高建江说,每天最少要审核二三十个案子。而他早已适应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除了案件审核,更多的是法律咨询。如今,办案民警在办案时遇到法律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建江。 “有时,每天都要打上百个电话,电话都烫了。”高建江笑着说。 2012年的一个傍晚,一位办案民警因一起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咨询高建江。高建江一时无法给出满意答复。当晚,他查阅了大量法律书籍,并通过网上法律论坛请教专家,最后在相关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第二天一大早,当办案民警接到高建江电话,“想不到,为了一个问题,你竟然忙活了一晚上。” 专业知识须与时俱进 在同事们眼中,高建江除了严谨细致,更是一位肯钻研的民警。在基层派出所时,他率先根据案件的性质、罪名以及侦破情况进行分类,独立建档,极大方便了案卷管理,也为系列性案件的串并侦查提供了便利。 目前,这套具有前瞻性的“一案一档”制度已成为余姚市公安局所有办案单位的“标配”。 担任法制民警后,面对法制部门超高专业素养的要求,高建江更是发挥了他爱钻研、肯吃苦的特点,利用大量空余时间研习法律,苦读法律条文,啃下了许多法律方面的“大部头”。 现在,每天无论多忙,回到家里他都要花一两个小时学习最新法律条文、听司法讲座、看最新的司法解释。 “社会在不断进步,许多法律条文也在不断进行修正,如果不与时俱进,我们就会落伍。”高建江说。 苏文清 何松文 刘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