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周刊·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05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新区实验学校组队首次参加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大赛

七个小朋友协力收获第七名

  新闻现场

  第一次赴美国参赛,运载着满满的道具箱,漂洋过海,动手搭载一辆由功夫熊猫和火鸡驾驶的月球车,在高手如云的比赛现场,得到了老外评委的一致称赞,并在61个参赛队伍中获得第七名,这个听上去有些离奇的故事,就发生在高新区实验学校的OM参赛团队身上。

  距离比赛结束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师生们再次回忆这段参赛历程时感慨良多。

  周 浩 陈佳美

  首次参赛获得第七名的佳绩

  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 of the mind简称OM),1978年发源于美国,旨在考验青少年的创造精神与团结精神。OM比赛分长期题、即兴题。长期题是在每年的9月中旬公布,由7名队员组成一个队,在教练指导下解题,内容涉及车辆、结构、通讯、环保、古典艺术等。即兴题在比赛时当场出题解答,分语言题、动手题和语言动手混合题。

  2014年第35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OM)决赛于当地时间5月31日举行,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36支参赛队参加,中国共有27支队伍。高新区实验学校作为宁波市唯一一支代表队首次参赛,总共选拔了宋莅宁、邸子铭、洪加灵、付雨宸、王若一、毛婧颖、陈嘉鑫共7人组队参加比赛,巧合的是,他们在小学组车辆类比赛的61个队伍中,获得的名次也是第七名。

  今年OM的竞赛项目叫“驾驶员测试”。要求参赛队伍制造一辆小车,并操控车子利用车载工具抓取地面物品,再将物品放到指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融入一定的剧情,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串联在一个故事里。

  据悉,这是宁波首次派队参加该项国际比赛。

  整个寒假都用来训练

  “我们在去年11月份获得了代表宁波参加2月份全国选拔赛的资格,但我们拿到全国赛的长期题时已经12月底,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几乎不到两个月。”学校OM队教练陈书玉说。

  时间是这支队伍的最大敌人,除了日常的训练时间以外,其他休息时间也是一概见缝插针,“整个寒假几乎都用上了,一直训练到腊月二十八才离校,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陈书玉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队员们在上海进行的选拔赛上脱颖而出,获得了赴美国参赛的机会。

  回来后,队员们没有半点松懈,根据上海赛的经验,分析得分点、查找失分点、调整方案,对车辆进一步的改良(全国赛与国际赛的长期题一样),老师们查找资料,同学们互相讨论,几个懂机械制造的爸爸也不遗余力给车辆改造献计献策。

  在改良的过程中,最令大家头疼的还是车辆的后退系统,如何做到简洁又与众不同,师生们琢磨了好几个晚上。最后还是陈嘉鑫的发现帮助了大家,“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去科技馆参观,看到类似针筒的科学装置,觉得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月球车上,回去告诉老师后,当晚就展开试验。”就是这个利用针筒液压原理设置的倒退系统,后来得到了老外评委的一致称赞。

  为了符合国际裁判的口味,师生们除了对车辆进行物理改造之外,还得花时间重新修改剧本,编排比赛当天的剧情。为了展现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口味,队员们就设计了在中国和美国喜闻乐见的角色形象———功夫熊猫和火鸡,并把需要完成的几个枯燥机械任务,巧妙地编入剧情中。

  OM的魅力就是锻炼与成长

  意外,成了队员们赴美参加比赛前后的主题。

  陈嘉鑫的爸爸妈妈原先都约定好了要陪他去美国参赛,但在大使馆办签证的时候遭到了签证官的拒绝,原因是被怀疑有全家移民的倾向。无奈,爸爸妈妈只能让陈嘉鑫一个人接受面试官的询问,最后才得以顺利过关。

  等到每个人的签证和机票问题解决之后,又碰到了道具运送问题。由于在国内做的道具体积太大无法空运,于是队员们又把原来一些大型道具改成可灵活收缩型道具,光主车辆,就做了三次。并把原本庞大的地震系统,用中国特色的可伸缩灯笼代替火山地震……队员们考虑了方方面面,并把所有关键的道具零件都做了备份,打包后,足足有六大箱。

  初到美国,大家都不适应顿顿汉堡的西餐,于是方便面成了孩子们的最爱。5月29日晚上,带队的舒校长从超市买来中餐下厨,满屋的油烟引起了尖锐的安全警报声,大家都吓得胆战心惊,深怕警察来敲门。还好,警察没有找上门来。所有孩子家长都吃得津津有味。

  在长期题比赛的准备区,队员们的车辆出现了意外———机械臂断裂。这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无法进入场内帮忙,小伙伴们沉着冷静,相互协作,找到胶带,用最快的方法现场修复了机械臂夹头。

  正是训练时的艰苦付出以及比赛前后的意外频出,让这个第七名显得如此来之不易。正如舒校长在自己的参赛感言里写的那样,“头脑奥林匹克比赛没有失败者,每个参与者都是胜利者。我们每个人都在参赛的过程获得了锻炼与成长,这才是OM比赛的特有魅力所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