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8月16日,宁波口岸工作人员对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实施检疫。(资料图片) |
前昨两天,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质检总局参观考察宁波港口。获悉宁波穿山、梅山两个港区顺利通过国际卫生港口的考核验收,前来参会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致辞结束回到主席台时,张开双臂,给了东道主代表、宁波市市长卢子跃一个祝贺的拥抱。“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宁波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上的表现,那就是:Phenomenal(非凡)。”陈冯富珍对宁波港口创卫发出赞叹。 “港口创卫,带来的不仅是港口卫生环境的改善,港口卫生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的完善,也是宁波打造国际强港的‘新引擎’,将推动宁波港的贸易更顺畅、环境更美丽、口岸更安全,让宁波港更具知名度、美誉度。”宁波市口岸办主任张延表示。 记者 殷浩 通讯员 周哲 让生命得到及时救治 创建国际卫生港口,其中有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设施条件完善,推进医疗服务及病人转运、交通工具检查、口岸设施等方面取得成效。根据创卫方案,北仑区人民医院负责为港区内工作人员、出入境人员提供医疗救治、隔离留验和医学咨询等服务。机制的建立和责任的落实,也让患病人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今年3月29日,一艘计划靠泊青岛的外轮上一名船员突发腹痛并高热,需要就近运往宁波抢救。获悉消息后,宁波口岸部门迅速响应,梅山检验检疫局在最短时间内协调海关、边防等口岸联检单位,开启绿色通道,在最快的时间内为该轮办理入境许可等手续。同时组织2名检疫医师迅速乘救生艇奔赴该轮开展救助。 按照港口创卫的应急处理原则,梅山检验检疫局检疫科副科长吴金彪经汇报了相关领导后接到上级指示:要全力救助伤员,并做好船舶、伤员及救助交通工具的检疫工作。吴金彪与另一名检疫人员刘志侃立即赶赴现场参与救治。由于当天恰逢大雾天气,梅山口岸封港,外轮无法靠泊,只能停留在外锚地等待救援。梅山检验检疫局立刻联系东海救助局请求派出直升机进行救援,但由于海面风浪太大,能见度低,不利于直升机救助,东海救助局选择派出救生艇火速前往救援。 几经周折后,救生艇与外轮汇合。由于患者几乎无法行动,急救队决定利用货船设备和救助担架空降患病船员,顺利将患者安全转移至救生艇。待患者在船舱中安置好,检疫人员立刻对患者展开医学诊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液和鼻咽拭子样本。 高烧、腹痛、呕吐,初步怀疑为阑尾炎;患者已发病2天,身体极度虚弱。救生艇立即返航,抵达码头后立即转送到救护车,送到开发区医院进行救治。由于响应迅速,患者得到及时医治并脱离生命危险,接受进一步治疗。 “如果没有我们创卫过程中建立的这一套紧急响应的机制和程序,很难配合得如此紧凑,救助过程可能也不会如此顺利。”宁波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表示。 让生命更有保障。在创卫启动3年来,宁波港区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累计成功处置包括国际航行船舶新型H1N1局部暴发、入境集装箱放射性超标等30余起突发事件,发现艾滋病、甲流、基孔肯雅热等180多例传染病病患。北仑区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年转运危急病人1万余人次。 让口岸更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曾表示:“投资卫生,就是投资未来。” 作为一个贸易往来频繁的国际大型港口,宁波海港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类疫情的冲击,虫媒疫情、动物疫情等都通过入境船舶、集装箱及其货物等渠道出现在宁波口岸。因此,建立和完善对医学媒介监测和控制,加强检出和处置能力,让口岸运行更加安全,成为创卫任务的重中之重。宁波港口在创卫的过程中,也探索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防控运行体系。 今年5月7日,北仑检验检疫局查验员老钱和小蒋对一批来自美国的废纸实施查验,在打开其中一个集装箱的瞬间,腐臭的味道迎面扑来。 “这是动物尸体腐烂的气味。”凭着经验和直觉,现场查验员判断该集装箱极有可能夹带了动物尸体。防护服穿戴完毕后,现场人员立即对集装箱和货物进行仔细查验,果不其然,在翻开一个废纸垛之后,一只硕大的老鼠躺在上面,查验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集装箱和货物做除害处理,将老鼠尸体封存送实验室检测,鉴定结果为雌性褐家鼠。这是近期宁波口岸第7次截获进境死鼠。 这仅仅是港口创卫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宁波检验检疫局在创新检疫监管模式过程中,建立交通工具“4S”检疫监管模式和集装箱货物“1+2+3”模式。在仓储场地卫生与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方面,穿山、梅山港区着力打造花园式港口,对港区内仓储场地进行硬化与绿化。在实验室检测能力方面,宁波口岸建立了由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区域中心实验室和口岸初筛设施设备组成的“三级实验室”网络体系,为出入境检疫查验提供强大的实验室技术支撑,能够满足港区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样品检测、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其他公共卫生危害相关检测的需求。 “检疫查验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近万艘次、交通员工20余万人次、入境集装箱近60万标箱”、“医院传染病诊疗科室及隔离留验用房,满足港区紧急转运、医疗急救的需要”、“港区内餐饮具年均合格率达98.5%”、“水质日常卫生监督年均合格率95%以上”、“医学媒介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之内”、“‘三级实验室’网络体系已经建立”、“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宁波全港创卫,让各类疫情都可以被有效检出,口岸更加安全。 让贸易更顺畅 创卫不仅仅表现在越来越优美的港区环境和清洁卫生的外轮饮水上,更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这样才能促进宁波建设“国际强港”。为此,口岸各部门尤其是检验检疫部门,根据风险管控的原则和促进贸易的要求、结合监管政策创新进行了口岸监管办法改革,让国际卫生港的贸易变得更加顺畅。 2011年3月大榭港区创卫成功后,大榭国际卫生港口便利化措施正式出台,成为全国第一个享受检验检疫优惠政策的国际卫生港口。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大榭港区实施了船舶电讯检疫比例提高、集装箱检疫查验比例降低等一系列卫生检疫便利化措施。 该措施实施的第一年里,大榭口岸入境船舶电讯检疫比例提升至58.41%,减少船舶作业时间500余小时,单个码头节省费用约150万元;降低入境空箱检疫查验比例,每月节约物流成本近100万元;实施前置卫生处理,每个集装箱节约2~3天通检时间和至少100元移运费……国际卫生港这块“金字招牌”为宁波对外贸易新一轮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劲动力。 全港创卫一旦成功,众多优惠政策的助推效应必将得到极大扩展,受益企业将覆盖到宁波全港。一份关于全港创卫的指标规划提出,到2016年年底,宁波全港创卫成功后,海港口岸货物吞吐能力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货物吞吐量将达到5.5亿吨,名列世界前茅,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2000万标箱,升至全球第五位。空港口岸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900万人次,开通国际航线5条以上,初步建成国内4E级重点干线机场和长三角地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 “创卫带来的是港口的品牌效应,是打造国际强港‘新引擎’,这将促进宁波港口的贸易流更加顺畅。”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赵振栓认为,宁波是典型的港口依托型经济,港口是宁波最大的优势资源,港口品牌也必将成为拉动宁波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创建国际卫生港,是发挥宁波国际强港品牌效应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 “宁波全港创卫是一项综合性的体系工程。我们对你们以全港创卫促进港口乃至城市进步,以及城市发展促进港口能力提升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深表钦佩。”丹尼尔博士代表考察专家组发出由衷的赞叹。 ■新闻背景 创建国际卫生港口是对医学媒介监测和控制、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卫生控制、固体和液体废弃物处理、环境卫生控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完善和升级。从2008年大榭港区启动创建国际卫生港开始,到2012年12月宁波提出全港创卫,到前天宁波穿山、梅山两大港区顺利通过创卫验收,通过近几年的创卫工作,宁波口岸的核心能力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