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新闻雷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历史餐巾环
的万里寻根之旅

  银质餐巾环。 记者 徐文杰 摄
  兰雅谷
  兰雅谷夫人

  6月27日,宁波市第二医院院长蔡挺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远道而来的新西兰华裔收藏家王英安。王英安女士送给二院是一件十分特殊的礼物———一枚已有百年历史的银餐巾环,这是当年7位华美医院(二院的前身)医生送给院长夫人“兰师母”的生日礼物。自2012年从新西兰拍卖会上拍得这件藏品后,王英安和藏友们多方打听,查阅了很多史料,终于为它找到了“家”。这一次,她是专程带它回家的。

  记者 鲍云洁 通讯员 吴华 陈碧驰 周佳 

  餐巾环是7名医生送给“兰师母”的生日礼物

  6月27日下午,二院院长办公室的窗外细雨连绵,在办公室内皎洁的灯光下,已有百年历史的银餐巾环上柔光流转,依旧持久如新,看得出它一直被王英安精心擦拭并呵护着。

  这是一款纯银平板餐巾环,直径4.6厘米,宽度3.5厘米,重量45克。银标为“zeewo 德泰”,上面镶嵌着“福寿康宁”4个立体字。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每个立体字的中间都篆刻着7个人名,分别是丁立成、林渭舟、任莘耕、马友芳、刘贤良、洪约翰和王申祶,中间竖排的5个字为“兰师母雅鉴”。

  王英安告诉记者,蔡挺看着银餐巾环的神情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他默默地注视着它,压抑着内心的激动,他的眼神更加让我感觉到,这一趟宁波之行是来对了!”

  蔡挺对二院的历史十分了解,在仔细看了餐巾环上的名字后,他很肯定地告诉王英安,除了王申祶和林渭舟没听说过,丁立成、任莘耕、马友芳、刘贤良和洪约翰都是华美医院的医生,其中任莘耕、丁立成还担任过华美医院的华人院长。而餐巾环上的“兰师母”,应该就是华美医院第三任院长、美国传教士兰雅谷的夫人,从餐巾环上刻的“福寿康宁”字样来看,这枚餐巾环应该是“兰师母”过生日时,这7人一起送的礼物。

  “常和儿女分享银餐巾环的故事,让他们不要忘了祖国”

  蔡挺的一席话,终于让王英安历时两年的寻找尘埃落定。她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两年的寻找意义非凡,也是她银器收藏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每件年代久远的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或感人或惊心的历史,发现并挖掘它们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藏品,她还会不远万里地送它回家。

  “我的儿女都出生在新西兰,但我希望他们始终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因此,我常和他们分享餐巾环的故事,过两天我就要回新西兰了,我相信他们听到餐巾环的归属后,也会非常高兴。”王英安开心地说。

  很多网友参与寻找,亲切地管兰院长叫“兰师傅”

  祖籍西安的王英安早年移民澳洲,之后又去了新西兰。爱好老银器收藏的她经常参加一些拍卖会,这枚餐巾环就是她在2012年的一场中小拍卖会上发现的。

  “预展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这枚餐巾环,正式开拍后,我才发现这件拍品上居然刻着一些中国文字,还有一些人名。”王英安回忆说,“多年的收藏经验告诉我,这些人名的背后,肯定有许多来自祖国的故事,作为一名中国人,把它拍下来是必须的!”

  接下来就是拍场上的竞争了,因为是个小物件,竞拍的人不多,叫价几次后,只有一名“老外”和她轮番举牌,但看到她势在必得的样子,对方友好地朝她笑笑,放下了竞价牌。王英安最终以1000新西兰元拍得这件藏品,折合人民币5000多元。

  王英安把它的照片贴在自己投资的收藏网站———西洋收藏在线上,发动网络收藏爱好者一起为它“寻根”。

  根据餐巾环上的人名,王英安首先在谷歌里的几万条搜索中找到了几个关键词:“美国人兰雅谷”、“宁波华美医院首位华人院长任莘耕”和“1934年到1951年院长丁立成”。

  此后,网友们各显神通,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和英文资料,渐渐还原了这个藏品故事的大致面貌,甚至连这些故人的一些后人的资料也被发掘出来。

  “网友们还给兰雅谷院长取了个诙谐的名字———兰师傅,寻找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收藏的乐趣,也加深了友情。”王英安说。

  为王英安此次宁波之旅穿针引线的,是一位网名为“Rain”的宁波银器藏友。前年回国时,王英安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藏友聚会,听说Rain是宁波人,于是,王英安想拜托“Rain”将餐巾环赠送给二院。

  听了餐巾环的故事后,Rain说:“你亲自到宁波走一趟,会让这次寻找之旅更有意义。”于是,趁此番回西安探亲的机会,王英安带着这件珍贵的礼物来到宁波。6月27日,事先已辗转联系上蔡挺的Rain,冒雨把王英安接到二院,促成了此次会面。

  呼吁更多的人继续探寻餐巾环背后的故事

  在二院档案室,王英安看到了兰雅谷院长和“兰师母”的照片,也了解了当年他们为华美医院所做的伟大贡献。

  7位赠送者中,任莘耕曾是兰雅谷的嫡传弟子,“兰师母”遗照下的题字也是任莘耕所写,大意是“兰师母”一直如慈母般给他关怀。

  “兰雅谷的夫人于1919年去世,如此推断,餐巾环肯定诞生于1919年以前,应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了。”蔡挺说。

  此后,王英安又在二院档案科科长吴华的陪同下参观了华美医院旧址,“院史碑上刻着当年捐助医院建立人的姓名,许多都是宁波乡绅,细细看还有几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熟悉的名字,犹如漫步在一百年前……”王英安说,她还会将此行的所见所闻发到西洋收藏在线网站上,和参与餐巾环寻根的网友一起分享。

  此行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她在二院的档案室发现了一张兰雅谷院长60岁生日时拍摄的老照片。照片中一位端庄美丽的女子正回眸看着镜头,她就是任莘耕的夫人、参与餐巾环寻根的网友“pb1111”的外婆。

  “‘pb1111’现居美国,童年时,她每年都会随母亲坐船到宁波探望外婆。在网站上,她看到和外公有关的故事后,十分激动,因此,此行结束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照片贴到网站上,让她猜猜是谁。这应该算是由餐巾环引发的另一个故事吧!”

  ■共同关注

  王英安相信由此引发的故事还会更多,而餐巾环的回归也只是寻根之旅的开端:当年赠送餐巾环时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这枚餐巾环又是如何跨越万里,从北半球的中国流传到南半球的新西兰?它的百年漫漫旅程是否还跨越过更远的历程?餐巾环上这些历史人物的后人都在何方……这些都是等待着我们继续探索的未知。她通过商报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此次寻找中来,并藉此次寻找了解到,这些先行者曾为中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过怎样的伟大奉献。

  ■延伸阅读

  兰雅谷一家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父亲兰雅谷———华美医院为他刻碑立传

  宁波市第二医院原名宁波华美医院,始建于1843年,由美国浸礼会派传教士兴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

  兰雅谷院长和夫人于1889年来到宁波,此后两人再也没有离开宁波和华美医院。兰雅谷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把在宁波海关做检疫官的收入和宁波士绅为祝他六十大寿的礼金,全捐给了医院,用于扩建医疗用房和购买X线机。他常常在自己的家里收治病人,将自己的床让给病人住,赢得了宁波人的信任、尊敬和爱戴。

  “史料记载,曾经有一群小偷在兰院长家附近偷盗,偷到他家时,其中一名小偷说,这是兰医生的家,我们不能偷,因为他救过我的命。”二院档案科科长吴华说。

  1927年他在宁波逝世,享年66岁。华美医院为了纪念他,1930年在他筹建的医院大楼落成时,专门为他刻碑立传。《兰雅谷医师劳绩碑》现保存在医院大楼的一楼。

  “兰师母”于1919年在宁波去世,享年60岁。

  儿子兰安生———中国公共卫生学奠基人

  去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张大庆打电话给吴华,向她询问兰雅谷夫妇在中国的情况,吴华这才知道,兰雅谷夫妇的儿子兰安生就是中国公共卫生学的奠基人。出生于宁波的他,高中时回到美国学医,大学毕业以后,于1921年再次来到中国,成为协和医院的第一位公共卫生学教授。

  在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特稿《协和往事》中,对兰安生有以下描述:

  在北京一座旧庙的基础上改造的卫生示范站,是1925年兰安生与政府合作的结果,后改名为“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事务所”。划出的北京东城内一区作为卫生示范区,这一区人口约5万,后增加到10万。示范区要解决10万居民从生到死的各个时期可能出现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它还是当时协和医学院的医学生和护理学生的实习场所。经过努力,10年中“一所”管理的居民区域,死亡率从22.2%下降到18.2%。

  这数字让人印象深刻,但更让人吃惊的是在兰安生领导创造的这一公共卫生项目中,几乎找不到一丝来自西方国家的印迹。兰安生的“奋力和能量”固然重要,但更大的奇迹是项目如何能真正到达中国群众之中,而这个项目“看起来完全中国化了,一切尽在掌控和管理之中”。

  兰安生在中国的16年,充满了光荣和梦想。在西方关于协和的描述中,“医学布尔什维克”这一称呼,已成为兰安生的代号。晚年的兰安生因黄斑变性而失明,在临终前短暂的清醒时刻,他和他的妻子对话:

  兰安生:“亲爱的,你在吗?”

  兰安生之妻:“我在这儿。”

  兰安生:“眼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服务,积极的服务。”

  兰安生去世时,被授予美国公卫界的最高奖章,被誉为“伟大的有科学预见性和政治家风度的人物”。然而在今天公共卫生的名人堂中,兰安生这个名字并没有以足够的频率被人们提起,而“我们还在为他给予我们的想法而工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