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尚未到期就有保险公司电话推销,车型与保单号码了解得一清二楚;房子刚买就接到装潢公司电话,推销各种装修方案……记者调查发现,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透明化已经不是个案,越来越多的人正饱受困扰。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已成为当下市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见习记者 余婧婧 通讯员 黄海岳 个人信息泄露频发,市民苦不堪言 市民应先生是一个标准的网购达人,然而最近,他对网购的热衷度突然降低了,这和一通“神秘”的电话有关。 前几天,应先生接到了一个归属地为杭州的陌生来电。对方声称自己是阿里巴巴员工,正在向淘宝优质会员派送福利。由于对方态度非常诚恳,且一口说出了应先生的真名、淘宝会员账号、地址和手机号码,这让应先生放下了原本的戒备心理。 “对方说,我只要付128元就能买到一张价值200元的淘宝会员卡,激活后购物在淘宝网可享8折。另外还顺带赠送我100元的手机充值卡、一副3D眼镜和一个可以在网上收看全球电视节目的电视棒,顺丰快递到付。”应先生说,“当时我心想,反正是快递到付,如果一看样子不对,拒收就行。” 第二天,又有一个杭州的来电向应先生确认姓名和地址。第三天,东西就送到应先生的住址。应先生当面拆包检查,仔细确认是四样物品后才付款。“随后我发现手机充值卡无法充值,电视棒和淘宝会员卡根本不能用,而所谓的3D眼镜,网上只卖2.5元。”应先生说。意识到上当后,他曾按照包裹上的联系方式———“上海爱淘淘宝4006913915”打过电话,但是至今都无人接听。 “我现在很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还有保密,如果我的支付宝也发生了这样的状况,我该怎么办?”应先生说。 应先生的担忧并不多余。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陷入个人隐私透明化的困扰当中。 市民王先生的车险快到期了,结果近一个星期内,王先生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不同保险公司推销车险的来电。“这些保险公司不仅能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而且连我家车子的购买时间、车型以及车险保单号码和保单到期时间都了如指掌。” 今年2月,在本地上大学的小陈报名参加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在备考期间,小陈的手机上陆续收到“省考秘诀”、“笔试包过”、“答案购买”等小广告。小陈很奇怪,省考报名必须登录指定政府网站,自己也从来没有在任何培训班上留过号码,那么对方是如何打探到他要参加省考的消息以及他的手机号码呢? 缺少源头保护,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多 个人信息为什么如此透明?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信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个人信息透明急需法律“金钟罩”。 早在2012年12月,央视《焦点访谈》曾做过一期有关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节目。经过调查,节目组发现信息泄露的源头来自于快递公司。其中,0.2元就可以购买一张客户单号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渠道泄露公民的个人信息。比如社会上有专门收集个人信息的公司;另外有些企业(比如银行、通信公司等)本身掌握了大量客户信息,但是疏于管理,或者是这些信息被工作人员或者不法分子利用了,进行了二次转卖等;另外也有可能某些公司的管理系统存在安全漏洞,被黑客侵入后流出大量客户信息。”浙江京衡(宁波)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陶旭峰说。 “从立法角度上来讲,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加快推出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对民众的隐私进行全方位保护。”陶旭峰说。 专家支招 复印身份证加备注 包裹抹去信息再扔 根据公安部门的分析,不少受害者上当的原因可能在于个人的“一时贪念”或者“疏忽大意”。“不要轻易点开陌生人发给你的链接;不要随意在传销单上填写个人信息;及时更新电脑上的杀毒软件;扔快递包裹前别忘了先把快递单上的名字、手机号、地址等信息抹去……这些良好的小习惯都可以减少个人信息被盗用的可能。” 陶旭峰律师告诉记者,个人隐私透明化逐渐成为了一个比较严重和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几年,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信用卡诈骗案件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提醒我们在现实和网络生活中都需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尽量避免个人完整信息的泄漏,尤其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陶旭峰说,“在我们必须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时也有一个小技巧,一是尽量避免将身份证交予他人复印;二是可以在复印件上注明,此身份证复印件,专为什么用途使用,这样可以防止或者避免身份证被他人冒用。此外,如果发现个人信息泄漏,市民们要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及时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