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人:卢芳(化名),女 年龄:41岁 记者:陈也喆 倾诉热线:87682535 15888563497 倾诉邮箱:dnsbqg@126.com 倾诉QQ群:78365797 公众微信号:dnsbqg 1.儿时的错误 我的儿子今年已经16岁了,从前,他乖巧懂事,性格活泼,乐于助人,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 然而,最近一年发生的事,让我这个做母亲的,简直不敢相信。 先说说他的童年。 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家庭生活一直很和谐。报纸上说的家暴、出轨、无休止的争吵,在我们家几乎不存在。 儿子上小学之前,我和他父亲在城里上班,家住农村,平常回到家已经很晚。儿子放了学就跟村里的小伙伴们玩,渐渐变成孩子王,很仗义也很热情。 有一次老师来做家访,问他:你父母什么时候回家? 他说,父母很晚很晚才会回来。 老师很欣慰地说:你父母没时间督促你读书,你成绩还那么好,真不简单。 这段话,是儿子转述给我的,我一直记在心上。在我的印象中,儿子的学习从来不用我操心。 除了一次。 那是儿子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阵子,他每天晚上很晚回家,于是我就起了疑心。 有一天晚上,我一路跟踪他,发现他跟一个同学到一处黑网吧上网。看着他娴熟又陶醉地沉溺于网络世界,我的气不打一处来。 回到家里,我压抑住自己的脾气,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网上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很多孩子因为沾染网瘾,成绩一落千丈,甚至猝死在电脑前。那晚,儿子哭了,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去。 我原谅了他。孩子犯错不要紧,只要知错就改就好。我始终相信,我的孩子品性还是正直的,只是一时贪玩。 2.青春期的狂躁 小学毕业后,我们全家搬到城里的小区居住。习惯了跟一帮孩子在田地里奔跑,儿子一下子适应不了没有玩伴的生活。 我怕他周末没事做,就给他买了台电脑。儿子很听话,每天回家先做完作业,有时间才上会儿网。 可是自从去年开始,他迷上了一款成人网络游戏。只要游戏一开始,他几个小时都不会挪步。 我平常不太管他玩的游戏,这一回我看了一眼,暴力与情色充斥着整个屏幕。我有些慌乱,试图阻止,可他不仅还嘴,还动粗。 第一次,我意识到,儿子长大了,不听妈妈的话了。 丈夫的工作很忙很累,回到家就不愿动弹,也不爱管孩子。 孩子从小跟着我,小时候很怕我,到了如今的青春叛逆期,他似乎谁都不怕了。 渐渐地,儿子玩游戏玩疯了,作业也不肯做,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对着电脑亢奋着。 后来,他发展到每晚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也会半夜惊醒坐起。我怕他患了什么心理疾病,专门带他去医院做检查。可是一系列检查结果表明,他的身体与精神并没有大碍。 3.不愿去上学 无奈之下,我们给儿子办了休学手续,把他送到了外地一所戒除网瘾的特训学校。 特训学校的培训需要半年时间,学费很贵,他父亲一年的收入都搭了进去。可是只要对儿子好,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也愿意。 那半年里,我们经常收到特训学校老师发来的短信,说儿子在学校表现很好,热情大方,每一天都有进步。我听了很开心,满怀期待儿子能变回原来那个开朗的男孩。 半年后,儿子回来了。第一天,他似乎很疲惫,一直在睡觉,醒来后也只是看了会儿电视。可第二天,我下班回家时,竟然发现他正如饥似渴地玩着电脑游戏!我的胸口顿时锥心般疼痛!儿子的网瘾依旧。 在我的努力下,老师终于同意儿子重读一年。可是儿子听说要上学,马上发脾气:“你们给我报名,我也不去!” 这几天,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思来想去不明白,究竟是我哪里做得不好,会让儿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情商学堂 本期特邀嘉宾:张子霁(宁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心理咨询科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协会会员) 家庭是一个系统,如同一个个齿轮互相咬合,当一个齿轮卡壳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个家庭系统运行不良的时候,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孩子。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个系统重新运作良好呢?通常需要符合三个条件,合理的结构,良好的沟通,真诚的理解。 第一个部分,结构。“父亲工作很忙,不爱管孩子”,这是否意味着父亲在过去长期的孩子教育过程中常常缺席呢?如果是这样,这个家庭的结构可能是不平衡的。实际上,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父亲的有效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个部分,沟通。“小时候孩子很怕我”,为什么怕?这是否意味着妈妈时常采用的是较为严厉而缺少情感感应的沟通方式呢?如果是这样,以前孩子因为怕而听话,有一天孩子因为不怕而变得不听话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归根到底驱动一个人行动的,不是对谁的害怕,而是内在的动力。 第三个部分,理解。“游戏玩疯了”,这是否意味着游戏已经成为了孩子的精神麻醉剂?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孩子想要麻醉什么痛苦?网络游戏给了他什么好的感觉或者新的困惑?只有在被理解的基础上,过度沉溺网络游戏这个行为才会有被改变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