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敏夫妻俩自制的泡菜。记者 王鹏 摄 |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 客居慈溪的四川人杨敏,用“舌尖体”拍摄了妻子杨春艳制作包子的全过程,这段叫做“舌尖上的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一下子征服了许多人。 见识过杨春艳的厨艺后,我们问杨敏,为什么拍包子?为什么不是酸菜鱼、回锅肉?有家乡风味的食物多的是。 杨敏说,他要选一样家常的,无论宁波人、四川人都接受的食物,重要的不是家乡风味,而是人人都能引起共鸣的亲情。 他的话让我联想到《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时,本报的头版评论。中国人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合性”,不喜欢过分地划分群己权界。一个地方的人有一种味蕾,一种美食,传递的是一种地域文化,适应的过程,就是本地化的过程。 10多年时间,杨敏完成了他的本地化,这名已在异乡如鱼得水的“新宁波人”的经历,也许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记者 樊卓婧 程鑫 1 泡菜里的乡愁 “时间虽然是初夏,慈溪的天却没有热起来。琦琦的家,租住在乡下的一间民房,房子虽然不豪华,厨房却特别大。今天琦琦的妈妈要给老公一个惊喜,给他做一餐包子,以犒劳辛苦的老公……” 视频的开头,是“家”的特写。这个普通简陋的农家小楼有些年代了,外墙的石灰一块块脱落,电线蛛网般交错。 与灰暗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敏的女儿琦琦粉红色的裙子。这个5岁的小女孩把我们带进屋,自豪地介绍:“这是我家的大别墅。” 这个住着一家三代、6口人的出租屋,是杨敏好不容易才安起来的家。 杨敏出生在四川绵阳一个普通农家,中专毕业后在外漂荡了10多年。 生于1979年的他从广东漂到浙江。杨敏在地图上找那些和他学的纺织专业沾边的企业,然后一家家地去面试。 初到异乡,最适应不了的就是吃。那时候川菜馆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就算有,也没钱下馆子,工厂食堂里的大锅菜让他觉得淡得难以下咽。以致于后来无论到哪儿,只要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买一个坛子,按照记忆中母亲的做法自己腌泡菜。 这几乎是最方便最便宜的家乡菜,萝卜、豇豆、白菜都是可以利用的食材。几天后,金色的汁水从坛口漫出,菜就腌好了。脆嫩酸爽的熟悉味道,拌着饭,充实了饥肠辘辘的胃,也安慰了客居的心。 那是他最迷茫的时候,没有过硬的文凭,转来转去只能做一线工人。累了一天回到出租房,清锅冷灶,想家,想家里热气腾腾的饭桌,还有妈妈做的尖椒土豆丝,蒜苗炒腊肉。 “不要老等着让别人来发现你,你要想着怎么才能让人来发现。”电话里,他流露出惆怅,说大不了回家种地的时候,父亲这样对他说。父亲也打过工,做过村干部,也有他的人生经验。 回头重新找工作。人头攒动的招聘会上,他一直在想着父亲的这句话。 心仪的大公司摊位前,大学生们络绎不绝。他没有去排队,中专的毕业证书也没好意思拿出来。 他毕恭毕敬站在旁边看,1小时,2小时,应聘者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而他就这样一直站着,什么也不说,只在负责招聘的人事经理疑惑抬头的时候,报以礼貌的微笑。 后来人家终于忍不住,把他叫了过去:“小伙子干什么呢?” 杨敏彬彬有礼地说:“我在这里转了很久,觉得贵公司最适合自己,也有发展前途。但是我知道自己的条件不算好,所以一直在这里等着,想看看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有没有可能胜任。” 诚恳的态度,不卑不亢的推销,最终打动了人事经理,杨敏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顺利进入这家公司。 2 辣椒油里的用心 杨敏结婚后迅速发胖了,脸和肚子都大了一圈。 视频中,杨春艳剁肉做包子馅的时候,杨敏给她手中的猪肉来了个特写:“瘦肉可使包子有极致的口感,老公已经发胖,她可不愿在饮食中加入一点点肥腻……” 镜头转到主妇脸上,这个眉清目秀的川妹子捋了捋刘海,害羞地一笑。 杨春艳小杨敏9岁,是老乡,老家隔壁村的姑娘。 和多数四川女人一样,她对厨房有天生的热爱。他看着她炸辣椒油,对于这种四川人家里餐餐必备的调料来说,油温是关键,过低炒不出辣椒的香味,稍高又容易焦糊。 杨春艳把油烧滚了,慢慢冷却,扔一片姜进去,哧拉一声,姜片四周翻起了泡泡,泡泡由大变小的时候,碎辣椒倒进去,恰到好处。姜片既试探了油温,又能提香。 杨春艳说,妈妈在家做辣椒油,完全凭手感和多年的经验,年轻人很难做到。有次在一家小餐馆看到这个做法,就留心记下了。 色泽红艳的辣椒经过油的洗礼完成了华丽转身,当满屋都是它醇厚的香味时,杨敏下定决心要娶这个心灵手巧的姑娘。 “最忠诚的不是心,而是胃。”这是杨敏多年的心得。 老婆来了,出租房才像个家,每天回家,看到女人在盆碗灶台间忙碌,才是过日子的感觉。 在城市的黑夜降临时,厨房里的人切菜的咔咔声,洗菜的哗哗声,下锅的滋滋声,聊天的叫喊声,都会让人感到踏实和舒心。 当然,杨敏并不满足“像个家”。要扎下根来,光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不够的,必须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他并不满足于刚进厂时的基层一线岗位,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做销售。问题在于,厂里有两三百名员工,怎么才能让销售总监留意到自己呢? 有那么两三年时间,杨敏每天提前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把销售总监的办公室打扫干净。后来,他留意到这名总监有个习惯,到单位后先喝一杯茶,于是他每天估摸着人家快到的时候,就泡好茶放在桌上。 “我努力做到他进门的时候,这杯茶水不烫不凉,刚好入口。”杨敏说。 他很乐意和人分享这个看起来有点投机取巧的职场故事。他觉得这不算耍心眼,无非是有心一点,手脚勤快一点。毕竟让两个职位悬殊且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有点交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他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埋头工作之余,他开始自学计算机和电子商务。他深知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道理。 2006年,销售部招人扩展网上业务,这对杨敏来说是个机会。经过销售总监的推荐,他终于如愿以偿。 后来跳了槽,如今已经做到企业中层的杨敏颇有感触。他觉得有些习惯在任何环境下都适用,比如善于学习,手脚勤快,对人友善,留意细节,用心做事……没有这些看起来影响不大,工作照样能做,但这些习惯会让别人对你的印象加分,助你一臂之力。就像川菜中常用的辣椒油,几乎什么菜都能用,不用好像也没什么关系,但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使整道菜增色不少。 3 被食物拉近的距离 视频中,做包子的间隙,怀了孕的邻居前来要泡菜。 杨敏不无自豪地配上了话外音:“这份酸爽的味道,成为琦琦妈妈在朋友圈中炫耀的资本,也让她在慈溪多了几位粉丝。” 这是拍摄过程中的小插曲,女邻居的来访让杨春艳不得不暂停手中的活,杨敏把她拍了进去,因为“这本来就是真实的生活”,顺带也反映了邻里关系。 杨敏一度不知道怎么和本地人打成一片,直到他娶妻生子。他说,浙江人和四川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不常到朋友家去吃饭。 在老家,工作一年,几乎会把同事家吃遍。哪怕没什么菜,一碟花生米,一盘土豆丝,再炒个丝瓜或者拌一盘黄瓜,也能就着啤酒聊到深夜;但在这里,再好的朋友也很少到家里吃饭,聚会一般都是下馆子。 时间长了,他也渐渐熟悉并且喜欢上了宁波菜,雪菜黄鱼、咸齑、臭冬瓜…… 后来老婆来了,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泡菜坛子。一坛坛打开,腌好后的萝卜白菜闪着诱人的光泽,征服了许多邻居和同事的胃。 一年后,琦琦出生了。从小在慈溪长大的她和本地的孩子一样喜欢洋快餐,也喜欢那些带壳的、肉质鲜嫩的小海鲜。杨春艳也会入乡随俗地买一些,向邻居们讨教做法,食物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从琦琦蹒跚学步起,杨敏也像身边很多同事一样买了个DV,给孩子拍视频,记录她的成长点滴。 和别人不同的是,这个有心的男人还学了一些拍摄、剪辑和镜头处理的技巧,把各种片段剪辑起来,再配上音乐和文字。 他很会利用当下的流利元素,《爸爸去哪儿MV》、《甩葱歌》、《江南style》等等,网上流行什么,就给女儿拍什么,渐渐熟能生巧。 琦琦很小就会把小伙伴们叫到家里来,打开电脑,点击那些视频,向人介绍:“这是1岁的我,这是2岁的我,这是在达蓬山的我。” 这使得杨敏在当地小有名气。朋友结婚,会请他去拍婚礼视频;孩子幼儿园里搞活动,他也去拍摄,于是他很快成为幼儿园最受欢迎的家长之一。 幼儿园里组织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包包子,杨敏照例去摄像,记录下欢乐的场面。老婆回来说还没包过瘾,再在家里做一次。刚好杨敏在网上看到恶搞视频《舌尖上的宿舍之泡面》,大受启发,决定拍一次“舌尖上的家之包子。” “那个泡面我觉得纯粹恶搞,太缺少正能量了,我绝对可以做得更好。”杨敏对自己很有信心。 果然,包子视频火了,杨敏也出名了。对此,杨敏很淡然,食物只是一个载体,唯有感情是相融相通的。(下转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