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宁波新闻·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电视5分钟就睡着;捏起面人来,常常熬通宵

他捏的王昭君面带忧郁

  王书涛现在专攻传统人物面塑。 记者 陈爱红 摄

  红脸的关公,粉脸的仕女,一群小朋友围着这些栩栩如生的面塑,忍不住想用手去摸摸。

  昨天上午,在江东区文化馆,江东区面塑传承人、35岁的王书涛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还手把手教30多个小朋友捏面人。

  这是他第二次在江东区文化馆暑期开课,传授面塑绝活了。

  

  记者 陈爱红 

  让小朋友捏个面塑带回家

  面塑好看不好捏,让没有基础的小朋友学捏面人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昨天上午,王书涛教孩子们捏的是卡通蜜蜂和白兔。

  “先取一团蓝色的,搓成一个小圆团,再取一团粉色的,也搓成一个小圆团,把两个圆团粘在一起,搓成一个一半是蓝色一般是粉色的大圆团。看看,像不像一个蜜蜂的头啊?”说着,王书涛又取一块白色面团,捏成眼睛,接着又用黑色面团,做成眼珠。

  几个小面团在王书涛的手里就像变魔术一样,不到两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蓝色卡通小蜜蜂就做好了。

  接着,王书涛又一一指导小朋友自己动手捏。课后,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捏的面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摸索配方用去150公斤面粉

  送走了最后一名小朋友,王书涛和记者聊起了他学习面塑的经历。

  2000年,初中毕业的王书涛从河南老家来宁波打工,在一家酒店当学徒。为了拼盘美观,酒店厨师常常会雕刻萝卜花,王书涛就拜师学起了厨房美工。

  “厨房美工是用果蔬做材料,我有时要花大半天才雕好,可作品顶多放三五天就坏了。”王书涛说,“我对自己做的东西有感情,觉得丢了很可惜。2003年,我在网上看到了面塑,觉得它可以放更长时间,就开始转而学面塑了。”

  每个面塑师的面团配方都是独一无二的,王书涛学面塑就是从配制面团开始的。第一次配制面团时,因为配料经验不足,不是稀了,就是太干了,根本不能用。他买来面粉,不断地试验,给每份面团贴上时间标签,观察面团放置时间长短的变化,渐渐摸出了门道。王书涛说,为摸索出面团配方,他花了近两年时间,前后用了150多公斤面粉。

  辞职拜师传承面塑

  有了好面团,加上以前学习的厨房美工基础,王书涛很快就能捏出一些简单的花鸟。有时候,他也捏些卡通人物自娱自乐。

  就在王书涛自鸣得意时,有朋友对他说:“你捏朵花,多一瓣少一瓣也没啥区别,有的动物左右还不完全对称。面塑可不是外行人看着好看就好的,你要捏出有灵魂的东西来还得去拜名师学一学。”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书涛决定去学艺。经过朋友介绍,他找到了大连的面塑大师刘吉成。2011年5月,王书涛辞职去了大连,边工作边学习,待了两年。王书涛说,这两年,他过得最充实,每天白天听老师讲课,晚上回到宿舍自己捏,有时等他捏完面人已是凌晨三四点了。

  刘吉成不仅给王书涛讲了面塑的历史、流派与实践操作,还把面塑提升到了传统文化的高度。

  此后,王书涛专攻传统人物面塑,传统人物中尤其是仕女的面部是最难捏的。王书涛说,人物面塑需要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经历,这样捏出来的人物才会有灵魂。在他捏的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的脸是瘦的,眉宇间还带着一丝忧愁。杨贵妃的脸是丰腴的,一团富贵。

  王书涛查资料或捏面人时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妻子有时抱怨说:“让你陪我看电视,五分钟不到就睡着了,捏面人你却能熬通宵。”

  现在,王书涛除了在酒店工作和公益教学外,业余时间基本放在了面塑上。江东区文化馆非遗办公室主任胡勇说,下一步,他们将为王书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