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报道 毕业季已过,今年象山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近日,记者从各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处了解到,象山职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2%。 据了解,象山职业教育历年来累计为300多家当地企业输送近3万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中创业成功知名人士达428人,在建筑、服装、数控模具、机械、海运、养殖、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都活跃着海岛毕业生的身影。 周 浩 姚 翔 张再生 “量身定制”实现校企双赢 企业成了教学实践的“后花园”作品至产品的“华丽蜕变” 2013年,合力模具在象山县技工学校进行提前预约、招聘工作,进行为期一年的选聘。经过订单式考核、层层选拔,最终筛选出一批适合该企业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是合力模具与我校合作开办的合力企业冠名班学生,平时与企业共同管理、培养,针对该班级的学生,合力模具享有优先选择权、学生享有优先就业权,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象山县技工学校校长韩晓东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合力模具企业冠名班以外,象山职高还与象山影视城合作开办导游班、县技工学校与天安集团合作开办天安机电班等8个企业冠名合作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800多名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强,广受企业欢迎。 韩晓东介绍,“冠名班其实是一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一’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一出校门就能上岗,实习津贴至少2000元,高级工段学生可达3000元。” 据悉,2013年,全县学生下企业实习轮训、顶岗生产达2100人次,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随时随地提升技能和“技术回炉”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学生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提供了良好的“补给保障”,可以说是实现了校企双赢。 企业成了教学实践的“后花园” 为有效改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装备低、技术力量薄弱等突出难题,象山职教紧贴县域经济需求,秉承“学习大企业、服务小企业”的理念,各校相继与50余家小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把落脚点放在服务小微企业上,并严格要求“师生团队每月入企3次以上,暑期10次以上”。通过多元渠道,全面收集小微企业面临的创新问题和技术改造难题,整理分解后由师生团队进行破题。 提起师生团队入企破难题,毕业于象山技工学校、现为象山新港汽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才荣受益颇多,“我们自行设计的夹具在圆锥体基座材料上打孔误差大、效率低,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母校‘首席工人工作室’求诊,没想到母校领导一听满口答应,马上派来6名师生。通过测量、绘图、设计、试制等步骤,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后,研制出一套‘自制钻模’设备。这套设备减少了打孔误差,为公司提升效率120%。” 据悉,自2010年3月起,象山职校先后为新桥绿源机械厂、象山新港汽配有限公司等50余家小微企业服务,收集企业难题345个,破题270余个,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以上。 作品至产品的“华丽蜕变” 记者来到象山县技工学校高级工段学生朱振霖的创业园,他正和父亲一起在搭建果棚。“象山海岛居多,发展旅游观光业前景不错。去年下半年我承包了300亩土地,利用在学校里一直研究的太阳能来改造基础设备,计划建成集观赏、采摘、游玩等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环保果园。现在已投入差不多20万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学校都有意向对我的创业项目进行资助。” 2012年,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100万,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全县职高近10个创新创业工作室进行补助。2013年评选优秀学生创业项目12个,总奖金达65000元。各校投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共计50万元,用于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学生模拟、实践创业项目,学校创业优秀师生奖励等。 此外,象山职业教育以行政推动的方式,通过“学生出项目—教师审项目—学校立项目—企业评项目”的递进式流程,构建以“学生项目实验”为主体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机制。据统计,近3年来,创新创业实验室设计制作了116项“金点子”,48项已制成成品,12个创新成果被企业采用,直接转让金额约150万元,预计企业年产生利润逾3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