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评他:“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清代名学士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南怀瑾有言,“儒学其表,道学其骨,佛学其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就是他的世纪。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人———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王阳明。昨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王阳明思想研讨会在王阳明的老家余姚举行。 怎么解读王阳明?王阳明对当代有什么现实意义?该如何继承和弘扬阳明思想?与会专家就阳明学说的深厚内涵,进行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深入研讨,并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解析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建构的价值取向。 记者 庞锦燕 “王阳明是一张代代传承的文化名片” “王阳明是一个奇才,他是除孔子之外的第二个圣人。他倡导‘知行合一’,强调心灵修炼,我读他的书会读得拍案叫绝。”王阳明穿越时空的超前理念,令明史专家、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商传教授震惊。 他根据史料,还原了王阳明带兵打仗以少胜多的传奇———平定南昌的宁王宸濠之乱。“没有学过军事的书生,怎么一下子变成军事奇才,王阳明的天分来自身体力行的实践。”他认为,王阳明的圣人秘诀在于“知行合一”的思想体系,在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长期修炼。 “王阳明是一朵奇葩,这里说的奇葩是褒义的。”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张海晏看来,王阳明是一张代代相传的文化名片,身体力行的弘扬和继承他的精神是永恒的课题。 “亲民”思想在当代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静处体悟,事上磨练”,光明日报副总编李春林引用王阳明的精辟论述,借此引出“王学”在当前依然有可资借鉴的思想价值。 “王阳明希望将道德伦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提升精神境界,这些至今是培养良好品德的良药。”李春林说,“王学”中的致良知,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活动的一致性,良知的核心是明是非,体现难得可贵的担当精神。 “阳明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思想形态,并非只有‘博物馆’的价值,它经由今人诠释和解读、价值的重估与创造性转化,对现代化的偏差与人性的异化起到纠偏补弊的作用。”张海晏表示,阳明学对当代意义重大。 浙江省科学研究会研究员吴光认为王阳明的“亲民”思想,在当代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王阳明的亲民思想以及政治实践对于当代中国建立民主仁政、推行德治、反腐倡廉、建设生态文明和开展官德民风教育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很有现实意义。” 吴光认为,王阳明的亲民思想强调“为政者”要顺应民心,以民之好恶为好恶。“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四大焦点是:反腐败,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解决道德滑坡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就有了扎实的民意基础。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王阳明思想的现实意义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罗炳良说,在浙东学派的谱系中,阳明心学占有重要地位,深入研究和恰当评价阳明心学的利弊得失,依然是今天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人物链接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不仅文韬武略,还是一位治世能臣。王阳明才高学邃,哲学上先后提出了“知行合一”、“至良知”的哲学命题,最终确立和完善了“心学”体系,开创了“姚江学派”。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日本明治维新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影响很大。 在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并称的孔、孟、朱、王中,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被世人称为“真三不朽”。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