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珊 通讯员 冯筏 在421家庭模式中,孩子既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有时也是一个家庭矛盾的根源。 前两天,奉化法院调解了一起离婚案件,夫妻俩矛盾的焦点就集中在“隔代抚养”上。 案例 为抚养分歧 小夫妻闹离婚 夫妻俩今年都30岁,是大学同学,感情一直很好。 矛盾出现在儿子出生后。一开始,孩子都是妻子刘某自己带,后来刘某要去上班了,便把儿子带回了公婆家,一周回去一次。 渐渐地,刘某发现,老人带孩子,跟自己的理念完全不同。 “比如,他们总是由着孩子性子来,他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不吃,这样营养会不均衡;他一哭,他们就什么都依着孩子,这样宠下去孩子脾气会更差。”刘某说,自己能明显感觉到隔代养后,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不好。 一听老婆的吐槽,丈夫邓某就坐不住了,“我们两人平时都要上班,根本就没有办法完全自己带孩子。我还不是我爸妈带大的,不长得好好的,这么养有什么问题?” 为此,两人频繁争吵,身心俱疲,最后,刘某向法院起诉了离婚。 “一说到孩子的事,我们两人完全没法沟通,他一点都不觉得隔代养有问题,从不跟公婆沟通宠爱孩子的方式,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日子没法过了。”刘某说。 但邓某认为,对自己父母帮忙带孩子,妻子不仅没有一点感激之情,反而指指点点,让人觉得不舒服,“我父母已经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如果还要去指责他们,我这个做儿子的,心里真的过意不去。” 法官觉得两人的问题主要在沟通上,感情并未破裂,做了很多工作,最终刘某提出撤诉。 讨 论 隔代抚养利弊孰大? 反方>>> 在网上搜“隔代抚养”,跳出来的结果大多跟“弊端”、“是非”、“问题”、“不如”联系在一起,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最惊悚的标题是“孩子交给老人带等于毁孩子一生”,不赞同隔代抚养的观点集中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老人容易过分溺爱和放纵孩子; 2.老人更容易为孩子包办替代,阻碍了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发展,比如追着赶着给孩子喂饭; 3.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比如,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老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 4.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缺乏应有的活力,不利于养成孩子的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善与人交际,容易产生社交恐惧症等。 正方>>> 但记者在居住的小区采访了一圈,带孩子的老人们对网上总结的隔代抚养的弊端大多持不同看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选择隔代抚养的家庭,肯定都是在考虑当时各方面因素后,做出的一个最有利于家庭稳定、孩子成长的选择,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2.在已经抚育了一代后,老人比新手父母更有经验,相比保姆,老人家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会比保姆更有耐心,更让家人放心; 3.隔代抚养也能让一家三代团聚,方便夫妻尽到照顾老人的义务。 专家 关键是如何减少 隔代抚养中的矛盾 “是利是弊,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带的方式带的人,而非辈分。”海曙区教科室主任、宁波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徐晓红说,隔代抚养,对很多家庭而言都是别无他法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利弊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最为至关重要。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分离焦虑,已为心理学证明,她观察过很多个例,发现幼儿时期失去父母陪伴的孩子,在青春逆反期会让父母更伤脑筋。 “与其谈隔代抚养的利弊,不如谈一谈,如何减少隔代抚养的家庭矛盾更有意义。” 徐晓红说,隔代抚养,弊端肯定是有的,但出现了分歧,怎么沟通,是件很讲技巧的事情。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觉得,老人给自己带小孩是“门门将”的事情,指责起父母来,毫不客气。 首先,这个心态就不对,抚养孩子,是父母的义务,不是老人的义务,老人牺牲晚年生活,贴人又贴钱帮忙带孩子,理应得到尊重;其次,和老人沟通时要注意时间、地点和方式,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尽可能选择一个宽松的环境,一开始要从夸赞老人的辛苦开始,然后才提到问题,说之前,心里要先想好,表达应该理性,同时,也要认真倾听老人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