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溪发现元代沉船

填补了宁波古船时代序列上的缺环

  工作人员用水浇湿船木使其保持潮湿,防止开裂。记者 崔引 摄

  7月22日,慈溪市潮塘江沉船的考古发掘情况首次对媒体公布。今年6月,慈溪市在一次施工中发现一艘元代古沉船,目前,沉船遗址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开始进入现场保护与整体迁移阶段。潮塘江沉船船体残长19.5米,宽5米,型深约2米,整船全长初步推测介于23~28米。据悉,这是宁波市辖区内发现的第六艘古代沉船,同时,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据专家介绍,该船船头船尾残缺,其他部位保护完好,尤其在船右舷保存的双层甲板在国内古船发掘史中属于首见。根据现有的情况推断,这是一艘在近海负责运输的货船,距今650多年。

  

  记者 林旻 

  如何发现的?

  疏浚排涝“冲”出古代船只

  6月1日,在潮塘江宗汉街道新华村段,工人们正在用高压水枪进行疏浚。冲到古沉船所在的这片区域时,高压水枪突然像受到了“阻碍”似的,此处的淤泥堆积特别厚重。经过几番努力之后,淤泥下面出现了一块木板。在水枪的冲刷之下,越来越多的木板露了出来。这些木板虽然残缺不全,但依然能清晰地辨认出是一艘船。只是看不清哪里是船头,哪里是船尾。

  施工队一时间不知道跟哪个部门联系,所以先停止了这块区域的施工。6月5日,宁波、慈溪两级文物部门赴现场察看,初步确定系古代沉船,并采取应急措施启动现场保护。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6月10日到7月15日,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慈溪市文管办对沉船实施了正式的考古发掘。目前已进入现场保护与整体迁移阶段。沉船在遗址现场进行初步加固保护的基础上,将整体迁移至慈溪博物馆广场专门搭建的工棚内开展修复工作,先进行专业的脱盐、脱水处理,防治船板裂开、收缩或变形,然后进行加固保护、技术修复。

  哪个年代的?

  专家确诊该船属元代晚期

  沉船发现之后,在周围的村民里传出了很多说法,有说这是一艘明清的官船,也有说船上运载了不少金条,主持本次考古发掘的宁波市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丁友甫一一否定了这些传言,根据船内出土的遗物分析,潮塘江沉船沉没前应是已遭破坏的空船,船内除了船员使用的生活用品外,别无他物。生活器皿都是破碎的,甚至散落在几个舱内。

  沉船中发现的遗物不多。在第4、8、11号舱中分别有石球和不规则的石块、石板出土,这些石块应该是压舱石,在船运载货物不多的时候,用来平衡船体的;第8、11、12、13号舱中见有龙泉窑青瓷碗、高足杯,酱釉瓷瓶、罐和陶缸残件出土,应为船员生活用品,龙泉窑青瓷器物符合龙泉窑烧造技术走向元明的衰落期的特征,且没有在船上发现更晚的龙泉窑产品和明清时流行的青花瓷器物;第13号舱中还出土了一枚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铸造的“崇宁重宝”铜钱,与油灰一起粘在船板上,可能是船主用于避邪的压胜钱。

  在明万历年间的《余姚县志》中有记载,潮塘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在水利佥事吴复的主持下建成。可见当时的潮塘江区域为滩涂海域。沉船被压在潮塘江之下,时代较潮塘更早,所以可以肯定船只的年代在明成化之前。再者,该沉船的船型及结构也符合这一时期浙船的特征。

  据了解,这是慈溪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第一艘古代沉船,也是宁波市辖区内继和义路唐代龙舟(1973年)、东门口北宋海船(1979年)、象山涂茨明代古船(1995年)、和义路南宋古船(2003年)和象山渔山“小白礁Ⅰ号”清代古船(2008~2014年)之后发现的第六艘古代沉船,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有何大发现?

  双层甲板结构属国内首见

  发掘情况表明,潮塘江沉船现存船体残长约19.5米,宽约5米,型深约2米,整船全场初步推测介于23~28米。船首正东方向,船身向南倾斜23°左右。

  在目前我国发现的古沉船中,这艘船是相对比较完整的。船头船尾残缺了,但其他部分保存得十分完好。舱壁比较完整。尤其在船的右舷保存的双层甲板,在国内古船发掘中还是第一次出现。

  双层甲板从第4道舱壁板起至第13道舱壁板止,全长13.6米,最宽1.5米。双层甲板的作用是什么?丁友甫介绍,“一般甲板的作用就是防水,我们在双层甲板的一侧发现了一些木棒和小孔,不排除是为了多装载一些货物的可能。这个还需要跟船史专家研究。”

  沉船保留的主要构件有龙骨、桅座、隔舱壁板、抱梁肋骨、扶墙材、加强筋、纵梁,船底板、甲板、护舷木等。丁友甫介绍说,船体中下部纵向有二条平行的纵梁,他曾听象山渔民称为“龙筋”,贯穿船身各个舱壁。船底龙骨分为中龙骨、尾龙骨两段,两段龙骨连接处有补强材,“龙骨好比是一个人的脊柱,在航行时让船只有抗撞击的作用。”

  船底板保存较好,其中右舷最多可见有17列底板。甲板之后是船尾,保留一根竖向方柱,专家推测可能有高于甲板的船屋。船体右舷发现有上下两条护舷木。

  由于船体较大,保护、修复工艺复杂,整个过程将需要3到5年的时间。修复保护后的元代沉船将移入慈溪博物馆新馆,作为“镇馆之宝”向公众免费展出。

  属哪种名船?

  该艘沉船属于福船的一种

  福船和广船、沙船、鸟船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船。

  这次发现的沉船属于福船的一种,也叫浙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也是明代一种巨型战船。福船特有的双舵设计,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

  专家在沉船船舱散乱的构件中,发现了断为两段的舵承座,体量硕大,转舵孔径有26厘米;另在第11舱的淤泥中出土了一叶小舵,残长1.7米,舵叶宽50厘米,暂时还不能断定是否为本船使用之舵,也不排除船根据吃水的深浅使用大小不同舵的可能性。

  宁波地处我国海岸线南端,北行多沙滩,南行多礁石。船呈尖头可破浪前行,尖底可避免触礁;尾部的U形底,航行北方水域时也可搁于沙滩而不至于侧翻。

  从发掘情况分析,最先残破的应是船头或左舷,因为无法修复而将船废弃,后来经过北侧风浪袭击,船的中心又在右侧,导致船体向右舷(南侧)倾斜。

  据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介绍,该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宁波市、浙江省元代沉船发现的空白,弥补了宁波古船时代序列上的缺环,也为慈溪围海造田历史、杭州湾岸线变迁以及宁波地域文化、经贸往来、交通发展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