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跑步成为了一种时尚,它带火了街心公园的人气,带动了跑步装备的销路,也带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蹭跑族。在各地马拉松赛赛事中,与官方报名同步的,还有很多网络论坛中的蹭跑报名。在本月19日的“2014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赛”上出现选手猝死的惨剧,而死者恰恰就是一名未经正规渠道报名的蹭跑选手,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蹭跑有风险,别让健康的长跑变成了扼杀健康的凶手。 最近几年,国内的长跑爱好者数量骤增,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晒跑鞋的、晒路线的、晒成绩的跑友大有人在。有了群众基础,赛事自然就有了人气。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全国今年共有30多项马拉松赛事,比往年有所增加,但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跑友需求,几乎每个比赛的可参与人数都无法满足报名者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蹭跑族就应运而生了。 记者就此采访了连续两年参加波士顿马拉松等大型国际国内赛事的跑友庄志毅,据他介绍,不仅在国内,世界上很多马拉松比赛都存在蹭跑,在跑友中间,蹭跑还有个名字叫做“土匪跑”。 蹭跑虽然遂了许多跑友登场跑一把的愿望,却也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按照惯例,通过正规渠道报名的选手,一般都要在报名时递交一份健康报告,组委会据此进行人员筛选,以确保所有参赛者都以健康的状态参赛,并会在途中尽可能做好医疗防护措施。 马拉松比赛参与者通过报名缴费,会得到组委会统一发放的号码布或服装等物品,那么蹭跑者又是如何混入其中的呢? 参赛经验丰富的庄志毅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蹭跑者就是简单地用彩色打印机复印一下号码,然后再购买一套和比赛装备类似的服装和鞋子。”不过,随着蹭跑族的壮大,蹭跑的运作也变得更加专业。网上的一份《马拉松特约蹭跑团竞赛规程》写道:“蹭跑组委会将于赛前发放专属伪造号码布(供大家混入比赛)、专属手环(作为识别标识),并鼓励大家自行收集各种赛事作废的芯片绑在鞋上,以便伪装得更像一些。” 对于如何在比赛中防止蹭跑的行为,北京马拉松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只靠管是肯定不够的,因为马拉松是在早晨鸣枪,选手们又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热身,对3万人逐一核实身份,困难太大,而且马拉松赛道有42公里,有跑友在比赛中途加入,也很难防范,“最主要还是要靠跑友的自觉,没获得参赛资格而来蹭跑,对正式参赛者也不公平。”邵化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