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新闻雷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子频频拎水果蔬菜上门探访,老汉被感动借钱给她做生意———

170多万拆迁款打了水漂

  漫画 沈欣

  最近,奉化法院对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做了一项调查,发现民间借贷中的约两成左右的案件都涉及老年人。 

  “不少老人迷信高额利息,投入了养老钱,而他们的抗风险和维权能力明显弱于普通人,一旦欠款追不回,权益可能遭受重创。”奉化法院民二庭一名法官说。 

  记者 胡珊 通讯员 冯筏 贝璎

  案例

  火车上偶遇热心女子,170多万元拆迁款打水漂

  这个案子目前还在执行,似乎结局很不乐观。 

  主办法官还清楚地记得原告来起诉时的情景,“他70岁,头发花白,衣服挺旧的,一眼看上去应该是生活过得比较节俭的人,但他出示的几张借条,金额共有170多万元。” 

  老人姓华,住在江东,年轻的时候老婆没了,也没有孩子,一直独居。 

  几年前他所在的村子拆迁,分了一笔拆迁款。2009年,他独自出门旅游,在回来的火车上碰到了一个20多岁女子。

  老人说,女子是北仑人,看他年纪蛮大了,一路上都挺照顾他的,帮他提行李,泡面时给他带开水,他觉得女孩面善,心肠不错,跟对方多聊了几句,还相互留了联系方式。 

  老人说,女子还常常到他家里看他,帮他打扫打扫卫生,拎点水果蔬菜来。他没有亲人,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这么关心他,他蛮感动的。 

  关键是,他觉得女子不图什么,“她自己是做生意的,不缺钱,平时出手挺大方,不像一些骗子。” 

  联系了一段时间,有一次女子跟他提起,生意进行得不太顺利,有个很好的项目,投了肯定赚钱,可惜她手里没有现金。 

  “她向我借点钱做生意,月息2分。”老人手里有一笔拆迁款,这笔钱他原本打算用来养老。 

  在两三年里,他陆续把170多万元拆迁款都借给了女子做生意。一开始,女子都定期支付他利息,但到了2012年,两人联系渐渐少了,慢慢地,女子也不大来看他了,最后人间蒸发。 

  华某将女子告上法庭,虽然借贷关系十分明晰,但因为找不到人,案子最终公告后,缺席判决。 

  目前案件已在北仑法院进入执行环节,“女子名下只有一套房子,债务纷乱,人也找不到。老人能拿回多少,真是个未知数。”法官说。

  听“麻友”介绍高利贷,借出30万元有去无回

  高女士今年60岁,退休后,她负责在家带孙女,偶然也喜欢和麻友搓搓麻将。 

  高女士打麻将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多时候,麻将桌对她而言像是个社交工具。 

  去年,高女士在一场麻将中听到了一条重要消息:“开工厂的张某最近急需资金周转,借款一个月就可返还,利息高达4分。”

  一起打麻将的麻友都表示借给张某钱靠谱,他开着这么大的厂,需要资金周转很正常,而且只借一个月,时间也短,如果手头有闲钱,出借总比放在银行赚得多。 

  一听这消息,高女士就动了心思,当即跟搭线的人联系,表示自己可以出借。回家后,她凑了30万元,当晚就通过中间人拿给了张某。 

  出借还不到一个月,连一笔利息也没收到,张某就因外债高筑出逃了。 

  2013年高女士向奉化法院起诉,要求张某偿还借款30万元。但是她提供的证据中,款项是打给了牵线的中间人,由中间人再将30万元转交给了张某。在诉讼过程中,为了说明交付的实际情况,她费劲心思。 

  法院最终判决张某需归还该30万元款项,但因其人已出逃,且涉案较多,该30万元的款项最终能否执行到位不得而知。 

  养老院20多位老人被护工借走200多万元

  前段时间,北仑法院还办了一个案子,虽然暂时还没有老人来向法院起诉,但情况也让法官蛮担忧的。 

  官司的原告是北仑一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李某(50多岁),因为200多万元的借款纠纷,告了一名和她同龄的男子。 

  两人是朋友。几年前,男子想在东北办厂,缺资金,希望李某帮他筹一点,给的利息十分可观,月息是两分五。李某手里没钱,但她知道谁有钱。 

  在李某工作的养老院,大部分老人手里都有存款,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于是借着工作便利,李某挨个游说老人们投资:“我朋友的工厂很大,经营得也很好,钱投进去,赚钱快,没多久就可以收回本息,与其把钱放在身边贬值,还不如给自己挣点生活费。” 

  她给老人允诺月息一分五,20多个老人出于对她的信任,把多年积蓄交给了她。 

  李某原本想赚点利息差,但事与愿违的是,朋友的厂经营得并不好,咬牙挺了没几年,亏了好几百万元。 

  眼看着借款期间挨个到期,李某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先筹钱还给老人。“我已经尽全力还了不少了,但金额太大,确实还不起了”,最后她将朋友告上法庭。 

  法院判她朋友还钱,“虽然被告没有跑路,但就是没钱。”法官说,也不知道后来李某是怎么处理此事,只知道,借给她钱的老人大部分都八九十岁了,那些钱都是“保命钱”。 

  原因

  为什么老人容易被骗?

  奉化法院的法官说,老人借钱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参加保健品、投资项目推荐会,有的是亲朋好友介绍的,还有的是通过民间集会……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高额利息去的。 

  记者在辽宁鼎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国涉嫌诈骗案中,采访过宁波一名受害老人,提起被骗的原因,他说,“年轻人想赚钱,老年人就不想吗?老年人赚钱的欲望甚至比年轻人更强。” 

  “你看看目前医疗费用、生活支出,哪一样不在涨,谁不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舒适一些,宽松一些,那种希望钱生钱,希望生活锦上添花的冲动,简直无法克制。” 

  和投资热情相矛盾的是,适合老年人的投资渠道却不多。“除了储蓄和国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合适老年人投资的金融品种。”家住西河街的胡女士说,现在储蓄利率这么低,存钱不划算,可股票、基金、外汇这些理财产品太复杂,搞懂不容易,也不太适合老人。而保险产品呢,也不待见老年人,岁数一大很多险种保险公司根本不承保。

  除了缺乏投资渠道,缺少理财知识,法官们还发现,在分析老人的借款行为中,无数个民间借贷的案子,老人们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感情”的影响。 

  “对一般人的信任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这种生理上的反应,已经为研究所证明。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子女们无法分配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父母的情感需求,但与此成反比的是,人年纪越大,情感上便越期待关注。当子女的情感关注缺位时,老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掉入一些别有用心的情感营销中。”

  建议

  借钱时应注意些什么?

  针对老人借款案件中的实际情况,奉化法院民二庭的法官提了几点具体建议: 

  

  钱到底借不借?

  借款前当然要审查借款人的资金实力、借款人诚信情况、借款用途,但不是说对方看起来出手大方,有车有房,开了工厂,还钱就一定没问题。在无法执行到位的借贷案件中,八九成的老人都是把钱借给了“有钱人”。一个十分可靠地掂量标准是借款利率。利息越是诱人,风险便越大。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部分,法律一般不保护。

  

  借条怎么写?

  几个十分重要的事项是,借条的署名应由出借人、借款人亲自当面书写,并严格按身份证上的名字签署,不能写小名、曾用名、绰号、简称等,最好同时书写身份证号码。若借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需加盖公司公章。不给“文字游戏”留下缝隙。 

  借款最好明确担保方式,并依法办理登记手续。保证担保应注意保证人的资格、保证方式、保证期间、保证范围等内容的约定。不管是作为债权人还是债务人亦或是保证人,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每一个签字落款都可能是一项权利义务关系的发生。出借人要弄清楚借条的实际内容,除了钱款外也要弄清楚保证人是对什么内容做保证;而保证人更不能随意签字,应清楚自己对什么事项做担保。

  

  如何保留证据?

  为避免现金交付引发的举证难,建议出借人交付借款、借款人支付利息、归还借款等尽量采取银行转账汇款方式,并保留好汇款凭条;钱的流向要和借条记载最好做到一致,款项接受账户应为借款人账户或其指定的银行账户,对交付第三方的,应事先作好约定并保留相关证据。

  另外,对归还部分欠款后重新写下的借条,要避免表述歧义。“比如‘还欠款10万元’,既可以理解成还(huan)欠款,也可以理解成还(hai)欠款。由此产生的争执,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