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康乐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甲午战争:一场改变国运的战争

  1894年9月17日,清朝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展开血战。北洋舰队将领邓世昌(右上)率“致远”舰等拼死抗敌,并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全舰官兵25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图为战斗中的“致远”舰。 据新华社

  ■史海勾沉

  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改变国运的战争。它从此把小国日本送上穷兵黩武争霸的不归路,也让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虎视眈眈的列强由此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那黑暗封闭年代,北洋水师的确曾是照亮通往近代化之路的一盏微光。

  甲午战争日本准备了26年

  65岁的戚俊杰是甲午战争博物馆第一任馆长,从1985年建馆伊始,至2004年到期离任,再到主编《甲午研究》,这位山东大汉就没离开“甲午战争”这四个字。

  戚俊杰说,甲午一战日本足足准备了26年。1868年明治天皇刚登基,就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对外扩张成基本国策,侵略矛头直指中国。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5年,日本就制定了侵占中国的“四步计划”———占朝鲜,吞琉球;侵东北和占台湾;攻大陆;进欧美,称霸全世界———这样的计划,不仅当时的中国人想不到,就连现在的中国人也要咋舌。

  日本计划1892年开战,占领中国后,将黄河以北全部并入日本版图,余下部分划分为5个国家,由其指派管理者,“庞大中国,难以驾驭,只有分而治之。”

  站在120年前往后看,1918年的伪满洲国,1937年的华北自治,都与甲午战争一脉相承。尤其甲午战争后,它从中国掠走财物4.6亿日元。“日本靠战争成了暴发户,一跃成为亚洲第一,这更刺激了它对外扩张的野心。”戚俊杰说。

  北洋水师是被“逼”出来的

  北洋海军号称亚洲第一,这个“第一”却是列强逼出来的。在此前,大海一直是中国的天然屏障,不花钱就能挡住敌人,这导致中华民族对海洋及海权了解甚少。等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中国所有屈辱都从海上来,大海成了不铺铁轨的进攻通道。这时中国人才明白,资本主义攫取资源最得力的工具就是舰船。林则徐等识时务者提出建立近代海军。魏源著《海国图志》,清政府束之高阁,反倒成了日本的教科书,为日本认识和利用海洋提供理论指导。

  日本多次骚扰中国近海,逼得清政府不得不发展海军。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舰队应有舰船43艘,但建军时只有26艘,此后从成军到覆灭,只增加一艘舰,缺编16艘。1891年户部以修颐和园国库紧张为由,奏上禁止海军外购军火,海军发展遭受完全桎梏。

  反观日本,皇室带头捐款买军舰,据说为买“吉野”舰,日本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据戚俊杰介绍,日本每年都购舰。旗舰“浪速”1894年6月才下水,距离甲午战争爆发不足两个月。

  邓世昌之死致清廷修改《大清律例》

  戚俊杰同威海其他百姓一样,尊崇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后,百姓曾驾船出海,寻找邓世昌尸首。到现在威海百姓家都供奉邓世昌像。

  戚俊杰说,邓世昌为人耿直,不徇私情,处处按规章办事。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的“致远”号冲在旗舰“定远”前面,一面保护“定远”,一面全速前进,誓死撞沉“吉野”。锅炉中弹爆炸致“致远”沉没。邓世昌落水后,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严词拒绝。鱼雷艇赶来施救,他坚辞不就。他的狗衔住他的发辫不松口,他将狗一起拖下水。

  这一幕再现了甲午海战的血腥残酷,也促成朝廷修法。《大清律例》规定,人在城在,城陷人亡;人在舰在,舰沉人亡。丁汝昌专门上书说明邓世昌死情,建议政府修改法律,“当官兵无力保护舰船时,应保留官兵生命”,该奏折被批准。

  戚俊杰非常同情北洋舰队,针对社会上所言“都有邓世昌的精神,甲午战争就不败了”,他直言:“如果我不是30年研究甲午战争,如果我不是30年在刘公岛,我是不会知道,120年前,水兵训练时,他们的脚都被海水冻烂。在船上———无论是邓世昌个人勇猛,还是整个军队船快炮利,都不可能挽回败局。甲午之责不是海军所能背负的。这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据《北京晨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