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队员在扑救大火。 记者 王鹏 通讯员 叶知秋 摄 |
|
市民路过教堂时忍不住停下脚步。 记者 刘波 摄 |
|
一对新人在教堂前拍婚纱照。 |
|
江北岸天主堂火灾前原貌。(资料图片) 记者 崔引 摄 |
市民讲述 大轰炸时期的避难点 今年77岁的市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回忆,江北岸天主教堂,是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1945年,8岁的杨古城,乘坐木帆船,从舟山沈家门来到宁波。木帆船就停靠在天主堂外的码头上。十字形的攒尖顶,筒瓦楼,高高的钟塔楼,近70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败退的国民党军队持续空袭宁波。那个时候,宁波江北外滩天主教堂是老百姓的避难点。 很多人一听到警报声,就拖家带口地往教堂里跑。教堂大门洞开,像个敞开怀抱的老人。大堂内可容纳上千人,宽敞高大的穹窿顶使人安心踏实。 有好几次,炸弹似乎就在不远处轰然作响,振聋发聩,地面强烈震动,但教堂仍然十分稳固。 情报人员重要接头地点 文保专家沈志远说,过去,教堂除了祷告忏悔,一来可以避难,二来可以作为情报中转站。传教士大多是外国人,宁波作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有便利的条件,可以把情报送出去。有些传教士,为了自己的母国送情报,达到侵略目的,但也不乏一些传教士,帮助中国人传送情报。 幸福印记 那些年,他们拍过的婚纱照 江北岸天主堂,因为坐落在三江口,复古隽永,曾经有很多宁波的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 家住高新区的郑颖特别喜欢古建筑,2006年,她特意选择在江北天主堂旁边拍摄婚纱照,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和最美丽的教堂定格在一起。 昨天早上6点不到,她早早起来跑步,随后在手机上刷朋友圈时看到了百年天主堂被烧毁的消息,路过教堂时她看到的果然是被烧得乌七八黑的现场,围满了人。 当时她特别震惊,感叹以后再也找不到这样美丽的拍婚纱照的场景了。当她在朋友圈发出这样的感慨后,不少没结婚的人士更是惋惜不已,慨叹连进去看一眼都没来得及。 “告别的时候一定要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多少人的美好记忆就被这么一把火烧了。” 在朋友的强烈要求下,她随后在朋友圈晒出了当年的婚纱照:蓝天白云下,古朴典雅的教堂和洁白的婚纱看上去是那么的搭调。可惜,也许这种味道很难再重现。 今年6月8日,朱先生在江北天主堂举办了自己的婚礼。 “本来听说8月份还有一个婚礼预约,现在看来,我的婚礼也许是这个教堂的最后一个婚礼了。” 从爷爷那辈开始,朱先生一家就和天主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很多孤儿都是在教堂生活、长大,我爷爷奶奶都曾经是生活在养育堂的孤儿。” 这些年,朱先生断断续续地从父亲那里听说了一些关于天主堂的过去。 断壁 甬江岸边,桃花渡上,昨天很不平静。 昨天凌晨,江北岸天主教堂,在人们的酣息声中一片火海,那些曾经在战乱年代,庇佑过老百姓的礼拜堂,如今只剩下黑炭与残渣,仅剩砖瓦结构的天主教门面,迎风矗立。 暮春时节,曾在哥特式的教堂前,看到一对新人,穿着复古的衣饰,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摆好造型,浅笑吟吟。 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座见证他们幸福起点的古老建筑,一夜之间,面目全非。那些曾经在阳光下绚烂晶莹的西洋彩色玻璃,也已被火光侵蚀殆尽。 昨天上午11点,教堂外已拉起警戒线。有老人跪着哭泣,还有人捧着圣经,祈祷冥思。这座历经沧桑的教堂,曾给予他们温暖和希望。 教堂傍水而生,水阔云宽,见证过三江六码头的荣辱兴衰。作为宁波最早成为对外开放城市与海上丝路的见证,尤其在宁波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后,发生这样的悲剧,宁波人无不扼腕痛惜。 教堂北侧有一个名为“断壁”的景点,原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如今保留了残缺的门楼。看到“断壁”这两个字,隐隐地有些刺眼。 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年近耄耋的老人,昨天一大早发来信息:“烧毁的建筑,是真正的西方无梁殿。走进礼拜堂,看不到横梁,全用拱券代梁。这是140多年前,国外设计师设计监制,宁波工匠承制的,就这样被烧毁了。” 烧毁的,不仅仅是一些人的精神家园,国家级的优秀近代建筑,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之一。 天灾还是人祸,尚未定论,但无论如何,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砖一瓦,不能再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变成断壁残垣。记者 陈也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