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济桥 |
|
长安桥 |
|
长寿桥 |
■走进第二批 宁波历史文化名村{5} 棲霞坑村,原名凤棲村,传说是凤凰栖息的地方。 车子进入奉化溪口镇时,鲜活的青色便齐刷刷地跳入眼里。经过董村一座布满青藤的古桥后,便是棲霞坑村了。 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富看到我们来访,几乎流露出恳求的语气:“你们能不能给我们纠正一下,棲霞坑村,总是被简写成栖霞坑村。” 棲,已经是古字,不为今用了,可是古人取名自有它的用意。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遵循古意,还原村庄古朴的原貌,村支书说,他们还是决定用这个古体字。 这里是王羲之后裔的聚居地,也是“唐诗之路”诗篇中多次提到的“桃花坑”所在地。 不由让人想起余光中的诗句: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杨古城 文 记者 崔引 摄 “唐诗之路”桃花坑 “岩边笑指云深处,依旧桃花满千树。谁知应梦在名山,几度春风等闲去”。 “回头欲见徐凫仙,拍手招我青崖岭。他年来赴蟠桃会,石上共话三生缘”。 一路上,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说,有学者考证过,徐凫岩瀑布下的棲霞坑,就是诗人陆龟蒙、皮日休多次提及的“桃花坑”,清末才改名为棲霞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么说来,这次探访古村,倒成了重走唐诗之路中的“桃花坑”。 唐诗之路,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而后由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这里有会稽、天台、四明三座名山盘结,山间清流,潺潺而过,风光如画,是魏晋六朝高士名流隐居遨游的去处。 《全唐诗》里收录的2200位诗人中,有400多人就是沿着这条水道,载酒扬帆,泊舟而吟,登山而歌:“桃发自然花”,“桃花爱有坑”,“锦石名桃花”…… 清代光绪《剡源乡志》也有记载:“董村,在桃花坑山,古名董溪云南,即是此处。”而过了董村,便是棲霞坑村。 黄宗羲、全祖望及宁波郡守李濂等人也写过《桃花坑》的诗句。这些都说明棲霞坑村曾经是诗人们隐逸闲居之地。 驱车到达溪口后,经过董村一座布满青藤的古桥,便是棲霞坑村了。 这座石拱古桥,名叫长寿桥,长8米、高4米,由乱石垒成。石拱桥上有鹅卵石铺就的步阶,荒草满地,想是很久都没人走过了。 桥旁有一座凉亭,曾经路过这里的人,想必都会在这凉亭里,歇歇脚,喝口水,继续赶路。 亭子里还供奉着菩萨,村民介绍说,这个凉亭又叫长安庵,以前还是村里的小学。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在长安庵里念书识字。 王羲之后裔聚居地 70岁的村民王孝安,对村里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也是因为肚子里有墨水,由他负责保管村里最重要的东西———王氏宗谱。 “我爷爷当年参与过编写家谱呢。”王孝安老人的语气中透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 不过更令村民自豪的,是这里是王羲之后裔的聚居地。 说起王羲之,王孝安搬出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四明棲霞王氏宗谱》。 上面清楚地写着:王氏先出山东琅琊,自六朝始迁越州诸暨,而后迁明州奉化,再迁定海金塘,再返迁四明棲霞坑。 这里的王氏就是王羲之。他是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迁至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而四明棲霞王氏,即是金庭的王羲之后裔世孙。他们一定像王羲之一样,感念于这里的崇山峻岭,曲水流觞。棲霞于深坑,钟情于桃花,世代耕读隐居于这一片纵横交错的枝蔓间。 移步向前,一座晚清风格的古祠堂,赫然耸立于茂林修竹之间,虽然荆棘丛生,破败不堪,依然尖耸云天,昂然屹立。 祠堂的门楣上还残留着“源远流长”、“世袭槐荫”的字样。门厅内侧是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等壁画。 祠堂大厅的板壁上还残存着各式“捷报”,泛黄斑驳,模糊不清。其中一张还能依稀辨认出“光绪甲辰年会试第二百七十六名进士”的字样,昔日王家的荣耀与闹猛犹在眼前。 村民说,这里又叫“洽成祠堂”。 祠堂对面,有一幢老屋,建于1870年前后。“润庄”两个字极为显眼,门楣上方雕刻着“独占鳌头”,门庭背后是“喜鹊迎客”。这个润庄,又叫“洽成阊门”。 两处古建筑都以“洽成”命名,那么,洽成,究竟是谁呢? 杨古城先生说,王洽成以贩卖柴爿起家,后来发迹成为巨富,不忘村民,福泽桑梓。 如今,棲霞坑村已有20代王羲之后裔繁衍生息。此外还有周、沈、何姓人聚居于此。 没有蚊子的夏天 棲霞坑村有三座石拱桥,村口的长寿桥,村中的长安桥,村尾的永济桥,都建于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年间。三座古桥犹如村庄的脉络,潺潺的溪水世代从桥下流过。 长安桥横亘在村中,长20米,宽17米,拱高5米,横跨于南培岭水。桥上建有小木屋,自古便是村民遮阳避雨的好地方。 长安桥的北面有一座关帝庙,上有对联书云: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 桥的另一侧有两株古香樟,每一株都需要两个人合抱才能抱拢,沁人的清香盈满整个村落。 58岁的村民李小娟看到我们来采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这个村的特异功能:“这里整个夏天几乎都没有蚊子。偶尔见到一两只蚊子,就像中奖一样。” 这是为什么? “也许是村上那棵香樟树吧,时常散发一股樟脑的气味,把蚊子都赶跑了吧。” 村尾的永济桥,连接着一条千年古道。这便是棲霞坑古道,是宁波十大古道之一。 遥想昔日,诗人走着古道,作诗吟诗。如今,我们吟着古诗,重走旧路,重访旧梦。 王孝安指着不远处:“走过古道,那边就是余姚四明山。这是以前奉化通往余姚的必经之路。” 春秋两季,是欣赏古道的最佳时节。 春有桃花,秋有红枫,美得让人驻足。 走在棲霞古道,岩石的颜色红白相间,恍如桃花满地,这就是所谓的丹霞地貌。余姚与奉化接壤的地方,几乎都是这样的地貌。 古道的2.5公里处,有一个猢狲洞,相传这个洞里曾有猴群居住,有点像花果山的感觉。如今,只剩下一个幽闭的小洞,深不可测。 一路上,卵石铺就的古道,林荫遮道,牛粪与青草混杂的味道扑鼻而来,因为有琤 的溪水相伴,这味道竟变得清新起来。 王孝安说,这溪水是从南培岭上流下来的,几年前,村民自己出资引流到一方水池。这池子里的山泉水,冬暖夏凉,是村民们的饮用水源。 两米见方的水池里,几条灵巧的溪涧鱼在水中欢腾。喝着这样的水,一定能像村口的那座长寿桥的寓意一样,福寿绵延,长乐安康。 ■专家点评 杨古城 (文保专家、古村研究者) 在浙东地名中,一般将处于山谷间的小块土地称为“坑”。棲霞坑不仅地名很有美感,村中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的保存更令人向往。数百年前,王羲之一支系脉迁居于此,建起了已经生活20代的精神和物质家园。对于这样一处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特色、有内涵的古村落,在浙东的留存愈来愈少。幸而在5年之前,这处将被世人遗忘的古村落,被文化人士和媒体发现。现在终于又受到社会关注,既列为古村落保护,又开发古道古村旅游,古村的魅力和价值也从中得以体现和实现。 【指路】 1、宁波南站乘中巴车到奉化溪口镇,然后在溪口农用车站乘中巴车到棲霞坑村。 2、自驾线路:沈海高速—宁波西枢纽—甬金高速公路—溪口西互通—鸡东线—棲霞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