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住进两名40岁左右的中年脑中风患者,两人有蛮多的共同点:都是烧酒加啤酒的爱好者,都喜欢吃肉,身体健壮,体形偏胖,都从事的是建筑装饰工作,三伏天在户外工作时产生不适感并入院治疗的。 “脑中风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在三伏天里,不仅老年人要谨防热中风,中青年也要悠着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忽冷忽热和出汗过多。”市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汪咏秋提醒说。 记者 鲍云洁 通讯员 应红燕 两人都是“烧酒加啤酒”爱好者 昨天,记者在市李惠利医院分别见到了41岁的李先生和39岁的金先生。 李先生病情已经稳定,今天就能出院了。五六年前就患上高血压的他,一直觉得身体“杠杠的”,头晕了就自己到医院买点降压药吃,压根没当回事。上月下旬,天气炎热,在建筑工地干活的他突然感觉头晕,手脚无力发麻,当时以为是中暑了,到药店买了点药。结果,在22日那天,症状突然加重。医生诊断为脑中风梗塞,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金先生的情况更严重些,上周,他在为客户铺地砖时,突然晕倒在地,左侧身体失去知觉,客户连忙将他送到当地医院。医生诊断为脑出血,血压高达172/111,要立即手术治疗。不想开刀的金先生于是转到市李惠利医院,昏迷了四五天才醒来。 记者发现,这两名患者从外表来看,都比较健壮,体形偏胖,平时都是“无肉不欢”,李先生每天晚上要喝一两瓶啤酒,再加一杯烧酒;金先生则每餐(每天的中餐、晚餐)都要喝两瓶啤酒加半杯烧酒。 “经常劝他少喝酒,他就是不听,以后想喝也不能喝了。”李先生的爱人抱怨。 老人及“三高”中青年易患“热中风” 汪咏秋说,夏季气温高、气压低,身体排汗及水分蒸发量增多,皮肤血管扩张,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是正常气温下血流量的几倍,容易会让人血压升高。同时,夏天人容易缺水,脱水是发生热中风的重要诱因,因为脱水使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夏天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俗称“热中风”。 汪咏秋告诉记者,老年人的血管舒缩功能差,容易在夏季中风,而“三高”及吸烟、饮酒的中青年,可能本身就存在脑部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容易在夏季中风。 ■小贴士 怎样预防“热中风” 汪咏秋提醒:首先,夏季要谨防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做到科学用药。像李先生这样头晕就吃药来压一压的做法,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血压波动对血管的不良影响甚至大于持续性高压,让中风的概率大大增加。另外,一些高血压患者要在医嘱下适当减少药量,药量太大会让高血压变低血压,造成脑缺血,同样也会导致中风。 其次,饮食尽量清淡。少吃高脂肪的食品,适当多喝水以防血液黏稠,而烟和酒都是引发中风的高危因素。 再次,要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夏季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容易疲劳,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暑降温。 最后,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感觉闷热难受,突然出现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眼花、言语不清及半身麻木、肢体感觉异常等现象,不要以为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或者中暑等原因造成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