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入区域发展 培养适用人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学生成长成材侧记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从学院一次性招聘机械类45名毕业生。
  2012年学院自主招生考试现场———舞龙。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北仑,是1999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2006年国家首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多年来坚持立足区域、服务区域、融入区域,以区校合作为学院特色发展的“引擎”,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材为目标,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培养适用人才,并实现了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岑咏 张静 刘沪波 毛信意

  设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急需人才

  衡量一个学院的办学质量,关键在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宁职院根据宁波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积极探索建立专业改革适应新兴产业领域需求的机制,紧跟技术应用领域的提升、转型,不断优化专业设置,设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努力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

  宁职院始终坚持专业设置与市场零距离的办学原则,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根据产业升级的需要,结合宁波市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开始培育了物联网专业方向,并于2013年成功申报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围绕宁波市政府“电商换市”战略要求,学院配合宁波市供销社,联合宁波市贸易局、宁波市农业局等10余个部门,承担了“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的建设及运作,以此为平台,强化电子商务、物流、物联网技术、国际贸易及市场营销等专业建设,共同打造集农产品网上销售、人才培养、创业就业“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2008年,基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学院与北仑区政府、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三方,在学院共建了数字科技园,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集聚了一批工业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探索形成了学院与地方产业园“院园融合”的新型育人模式。

  目前,园区已有注册企业225家,企业与学院广泛合作共建二级分院,共建工业设计、影视动漫、视觉传达等专业,共同设置专业方向,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企业先导、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的模式,企业全面参与课程和专业建设,重点把握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和考核标准。

  自2008年起,学院就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了相关专业。2010年,又按照浙江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和《宁波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专业逐一进行调研、分析、论证,根据产业链来设计专业链或调整专业方向,科学架构专业群体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度。

  实施职场化训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

  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699万人,被称为“最难就业季”,然而宁职院2013届2729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其中物流、模具、计算机专业就业率达到了100%。在全省107所高校中,就业率排第八位,在宁波高校中排第一位。

  高就业率与学院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立足区域、服务区域、融入区域,进行办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学院所处的北仑区以北仑港万吨级深水码头为依托,这里企业资源非常丰富,用工需求大。区域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梅山保税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也能吸纳大量的毕业生就业。

  学院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职场化素质训练和“现场教学”,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创造了条件。设立“工程训练中心”,对文科生进行工程背景的现代管理与服务素质培训,对工科生侧重提升其操作技能,以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较强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建立50多个颇具职场氛围的“工作坊”,校内超市营销、寝室安防系统构建、大型会议和活动的会务服务、摄影摄像等,都成为学生在“工作坊”实施的真实项目。

  各分院也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各种创新工作室建设,如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研究等,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个性特长的学习和训练。

  在宁职院,很多学生在二年级时就被企业“团购”走了,甚至有些专业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企业下了“人才订单”,比如机械类专业新增机械手等相关教学项目后,立即就有企业前来预订毕业生。

  搭建学生成长平台,让职业教育使学生增值

  “人人都能成材”、“学生是学院的名片”……宁职院提出这样的理念,并贯彻到教学、管理、育人的方方面面。在尊重、关爱学生,给予学生各种职业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充满信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感恩社会的素质,并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努力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开拓人生新舞台。

  “成功教育”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针对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的现状,自新生入学伊始学院就开设“成功大学”课程,通过各类成功学主题讲座、中国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心理训练、军体训练、才艺训练等素质拓展课程,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帮助他们确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追求成功。

  思源基金培养学生自强感恩。学院打破传统的助学模式,成立由师生、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和校友等广泛资助的“思源基金”,鼓励受助学生毕业后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反哺基金。如今,慈善成为学院师生的一种习惯,学生也养成了感恩社会、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的品质。

  班集体项目化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校有品牌、系院有项目、班级有特色、人人有个性”,这是学院文化的一个侧面。通过班集体特色项目建设,学生充分发挥智慧与自主性,开展技能训练、项目设计、产品开发、科普人文活动等创新实践和能力提升锻炼,通过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技能、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名片工程激发学生追求成功。学校坚持“学生是学院的名片”这一理念。因此,每个专业都树立了一批受用人单位欢迎、工作成绩突出的毕业生典型,并大力宣传其典型事迹,以“朋辈”榜样激励在校生奋发向上。学院通过举办“宁职院有约”校友访谈活动、建立“校友网”、“校友工作站”、汇编《学生是学院的名片》系列丛书等,在全院上下形成了打造学院“名片”、争做学院“名片”的良好氛围。

  赛项训练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从系、分院级比赛到全国甚至国际大赛,从综合文化知识到专业技能,宁职院提供各种比赛机会和赛项训练,让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升。自2009年以来,宁职院学生多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舞台上获得大奖,其中,2013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2014年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上,宁职院的学生年年都能收获一等奖;在今年首次举办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中,宁职学子获得一个特等奖,两个二等奖。

  “国际标准”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技能人才的国际化显得尤为迫切。按国际标准培养人才,是帮助学生增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学院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项目,如根据海天集团海外发展战略需要,建立设备、数控、生产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的“海天国际班”;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引进国际业界认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资格证书;学院与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信息工程系,重点培养物联网等方面的急需人才,开展国际化技术竞赛……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培养的电气自动化专业首期班学生,先后被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台塑企业集团、招商国际码头、中石化等企业录用。

  抽样调查显示,在宁职院为社会输送的3万多名毕业生中,70%毕业生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30.2%毕业生晋升为技术骨干,25%毕业生晋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