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收 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水彩与物象对话

专访国内水彩画新秀谢裕东

  《禅意·香远系列NO.9》

  记者 黄银凤

  7月23日,心的方向·谢裕东水彩作品展在汇港美术馆开展。展览将持续一个月。

  本次展览展出了谢裕东的20余幅水彩作品。其中多幅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各类全国性展览并获奖。尤其是他的人物系列与禅意系列作品,被看作是此次展览的重头戏,其中以太湖石假山为主题来表现的禅意系列作品,在国内水彩领域中评价颇高。

  展览期间,记者专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会员谢裕东。

  吃老本是艺术创作的大忌

  甬上藏友:您的水彩作品展已在汇港美术馆展出十余天,一些参观者观展后反映,品读您的水彩画,能感受到一种心灵慰藉的温情。从中也可以看出您对艺术的追求,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在实践中善于总结并大胆创新。从发掘当今社会的典型个例到用自身的艺术语境来表述内心的思想冲动,这是否与您的某些特别经历有关?您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并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的?

  谢裕东:每一系列作品的创作或探索过程都像是历经一次人生的磨练,既痛苦又兴奋。

  我真正专注于水彩创作是从2005年年底开始的,之前曾从事过设计工作。早年的设计经历,不仅为我能安心从事绘画创作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且在思想观念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我出生在北仑海边。2005年,我第一次拿起画笔描绘的便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海港风情。2006年,作品《小岛修船厂》参加宁波市第二届水彩画优秀作品展并喜获金奖。这无疑更坚定了我对艺术的追求,我也实现了从商业设计到纯艺术创作的第一次跨界。

  2007年,作品《海韵》入选第四届浙江省青年美展。2008年,“船”作为第一个深思熟虑的题材,让我第一次登上了全国展的专业舞台。作品《红色风景》参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至此,按照业内常规的思维,我只要沿着这条线走下去,也许就可以坐享其成了,甚至好多同行好友劝我趁热打铁,继续这一题材的创作。可能是天性使然,在我的观念里,吃老本是艺术创作的大忌,只有不断创新,才是艺术常青的唯一出路。

  于是第二个题材“工业港口”系列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我的创作中,并为我在全国美展上赢得声誉。再往后,忆江南老房子系列、禅意系列陆续登上全国展的舞台。

  船、港口、江南水乡、老房子、太湖石和人物,很庆幸自己画的每个题材的作品都能入选或得奖。我觉得这份幸运来自于创作态度———在创作上我不会刻意,在题材选择上我不愿重复,始终遵循自己心的方向,一切随性而动。

  另外,我注重艺术视野的最大化与生活化。乐意与各行各业投缘的朋友广泛交流。真正的艺术最终还是回归到一句老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自己也正是在实践中捕捉到了灵感,并最终在专业创作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从2006年到2014年,8年绘画生涯,我的这种学习方式、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也越来越多地在学术上被肯定。

  用水彩画出太湖石禅意之美

  甬上藏友:在绘画创作领域,像您这样能画多个题材且每个题材的作品都能入选国展或获奖,很少见。特别是以太湖石为主角的禅意系列作品,催生了国内水彩画界一个崭新的创作领域。藏在作品中的东方神韵,您是怎样炼成的?

  谢裕东:2008年之前,我把自己定位为水彩画家;2008年之后,我的理解改变了,现在我与水彩的唯一联系就是我还在用水彩这种媒介,并利用这种媒材来进行艺术创作。各个画种在我看来唯一的区别就是媒介不同,大家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创作。

  其实,我从未刻意想要挖掘出一个新的题材领域,毕竟现实中还没人碰过的题材领域是很难发现的。但一切正如人与人之间会存在缘分一样,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跟物象是有对话的,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才是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最重要的基因。

  苏州是我一直都喜欢的城市,也是我唯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想到去走一走的城市。凡事都有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正是在一次次的踏足过程中,这种喜欢越来越清晰化,并最终找到了承载自己艺术思想的一个支点———园林中的太湖石。

  近期创作的太湖石作品,正是着力于表现禅意之美,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用今人的视线去重新审视曾经的古意,最终在水彩领域中找到了只属于自己的太湖石绘画图式。

  也正是在这一系列探索中,我学会了与物象对话。与其说在画石头,不如说是在写文化,自己也慢慢地从中完成了从水彩画家视角到艺术家视角的蜕变。

  让观者与作品对话,有所感悟

  甬上藏友:看得出,每个题材您都是深入研究,挖掘内涵,这种探索精神为您赢得不同阶段的成功。听说您最近又在探索创作人物题材系列作品,有什么心得分享?

  谢裕东:以肖像画为例,如果只是简单地还原对象,那我们无非是照相机。就如模特对我而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真正有意思的是在物象背后。这次我在汇港美术馆举办个展,参观者看了这批肖像作品后,会自然而然地有所感悟或联想。作品碰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某个触点,观者与作品之间有了对话,这正是我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

  一件好的艺术品,是对事物和事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或是对本质的剥离和提炼,却不是简单的记录。正如“画得像”的伦勃朗可以是大师,“画得不像”的毕加索也可以是大师。我的作品已不再也不可能重复前人的模式,关注当下,关注心中的色彩,让自己的艺术有定力,这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