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人员查获大量假冒美容产品。(通讯员供图) |
C 高仿、精仿 夫妻店高仿产品全国营销 二三十元的“生长因子”,换个标签身价就翻数十倍 和崔某在哈尔滨美容博览会上相遇时,44岁的山东青岛人李某波刚刚决定正式“进军”微整形药品和器械经营。 李某波和妻子在美容“江湖”浮浮沉沉25年。1989年,夫妻俩成立了一家美容化妆品有限公司,还创立了“云姿美”品牌,主营美白、抗皱、祛痘等产品,同时也提供半成品加工。 随着市场的开放,各种国外大牌化妆品涌入国内,像“云姿美”这样的品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谈何容易。 最初去参加美容博览会,李某波是想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和其他参展商的交流中,他发现了另外一条“生财之道”: 有一种叫做“生长因子”的药物,从外观上看和肉毒素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同样具有瘦脸、除皱等功效,只是效果没肉毒素那么明显。 最重要的是,相同剂量的“生长因子”在市面上的售价只要20~30元,正规国产的肉毒素却能买到600元,进口的保妥适肉毒素在市场上更是能开出1800元的高价。 面对巨额利润,李某波和妻子决定铤而走险。2013年9月,他们开始从事美容整形药品和器械经营。 和崔某的走私生意不同,李某波主要做的是“高仿”生意。一方面他从国内经销商处购入高仿玻尿酸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他以低价购入正规企业生产的生长因子,重新贴标装盒后假冒进口和国产肉毒素进行销售。 和王某、崔某一样,李某波也是通过美容博览会和网络、物流快递等方式扩张营销渠道。至案发时,他的营销网络已经遍及北京、上海、辽宁、江苏等20多个省市。 李某波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其中的风险。在他位于青岛市城乡接合部的二层楼的作坊里,找不到高仿产品,只有他自己品牌的货物。 李某波说,他向来都是“订单制作”,从不存货。 崔某被抓后,李某波犹如惊弓之鸟。他在进出美容博览会和宾馆时都使用假名登记,而且随身同时携带5部手机。每次进出,李某波和妻子总是分开行动。据现场盯梢的民警说,夫妻俩几乎每走50米,都要停下来留意周围的动静。 即便如此,李某波仍不甘心停下手头的生意。4月12日,他参加了在福州举行的美容博览会。或许是感觉到风头紧,短暂停留一天后,他又赶往江西南昌,参加4月14日到16日在那里举办的美容博览会。 4月15日早上8点,李某波和他的妻子在宾馆被宁波警方抓获。当场被扣押的各类假药等货物重达400多公斤。 让李某波欲罢不能的是巨额的利益回报。据警方调查,李某波在青岛住的是位于海边的海景房,每平方米要三四万元;而他的女儿在美国念书,仅一年的学费就要40万元。 D 走私、代购 “美女代购”的推销秘笈 “在国外网站直接购买”“自己也曾使用过” 33岁的张某就像我们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经常会看到的那种朋友:经常发一些关于整形美容产品的广告,加上“海外代购”、“货品质量绝对保证”的字样。 因为她和王某的“美容中心”在微博上互动频繁而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张某来自陕西汉中,见过她本人的,都说这是个漂亮女人。不过这年头,漂亮和美容、整形之间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张某也不例外,刚开始,她也是“海外代购”肉毒素、玻尿酸的消费者。 张某曾经用过一款“Juvederm”玻尿酸,效果很好,深受很多女明星青睐,但在内地通过正规渠道极难买到。于是,她萌生了做这个生意的念头。 张某主要通过和国外供应商取得联系,由供应商将药品发至香港,再由“水客”从蛇口或者福田口岸将药品带到深圳。 事实上,通过QQ、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再通过快递发货自发自取的方式进行交易,已经成为美容和整形药品器械的主要营销方式,其最大好处在于隐蔽性极强,给监管带来极大难度。 而且在销售过程中,代理者还经常会用“在国外网站直接购买”或者“自己也曾使用过”之类的说辞,对买家具有迷惑性。 张某的走私生意,通常由三名男性手下来完成,其中两人主要负责发货,一人负责到口岸联系“水客”接货。 为避免引起怀疑,张某和手下暂住的小区和位于深圳最大物流集散中心一栋大厦的仓库相距近10公里。 从消费者“跨界”入行,短短一年零几个月,张某赚得净利润200多万元,成为业界知名的专门销售走私欧美美容产品和医疗器械的代理者。 隐蔽的网络销售方式,也给警方的打击行动带来诸多困难。 在对张某过去近6个月的微博进行梳理后,警方终于在一条“在广州美博会参展结束,打包开车回家了”的微博照片中发现了一辆车和车牌号,并最终得以确认她落脚的小区。 4月14日晚上,宁波警方对该小区及周边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地毯式搜索,最终于第二天凌晨3时,在小区地下车库发现了嫌疑车辆。 4月17日下午,张某等5名嫌疑人落网。警方在其仓库发现大量肉毒素、美容针、玻尿酸等疑似假药及快递单打印机、空白快递货单、疑似假药包装盒等涉案物品,当场打包涉案药品、物品共63箱。 张某说,就在前一天晚上,因为有人举报,深圳当地媒体已经曝光了她的微博,当时她正在睡觉,错过了朋友打来的报信电话。没想到,第二天就被抓了。 E 贴牌加工 开锁匠博览会上看到商机 成本数十元一支的仿冒进口玻尿酸,市场能卖到7000元 与王某、崔某、李某波和张某都不同,李某的人生原本和美容整形行业没有丝毫联系。 李某,29岁,河北廊坊人,原本是一名在广州打工的开锁师傅。一次偶尔机会,他路过广州美容博览会,无意中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 展位上要价300元每支的“高仿”国产玻尿酸,经过讨价还价,只要40~45元,而到了消费市场上,却可以卖出每支3000元的价格。 一开始,李某还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种近乎一本万利的生意,回到北京后,他特地去那些小型的美容院和整形机构了解行情,发现的确如此,如果是仿冒进口玻尿酸,甚至能卖出每支7000元的天价。 让李某毫不犹豫进入这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的女友家境优渥,父亲是某知名电子企业的高层。在和女友的相处中,他一直觉得很自卑,希望有一天能够衣锦还乡。 “机会”终于来了! 李某在廊坊燕郊一小区准备了两套房子,一套在32层,用作生产、销售假药和假器械的仓库及加工发货点;16层的那套则用来自住。 所谓的仓库,不过是个两室两厅的套间,里面成箱、成盒的肉毒素、玻尿酸等成品堆积如山,还有成堆的包装箱、包装盒、半成品铝箔纸、说明书等,甚至还有两台专门用来进行医药制品包装用的机器。 李某是个做事很仔细、谨慎的人: 每参加一次美容博览会,他都会换名片和电话号码。 他雇佣了两名“马仔”作为营销人员,其中有一个还是他的同学。除了发货之外,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微信里查找各个美容院的电话,推销产品和器械。 看起来他是个不错的老板,只要是“马仔”推销出去的货物,他抽成也相对较少。 王某就是李某的一个客户,她主要从李某处购买注射用A型肉毒素。而这种肉毒素,都是在李某的仓库里加工出来的。 可也正是这种仔细、谨慎的个性,最终出卖了李某。 在32层套间南阳台的一个纸箱内,有整整齐齐一摞快递单,共2000多张,快递时间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快递目的地涉及除西藏外所有省、市、自治区,而每张快递单背面均清楚地标注有“高仿”“精仿”等字样和具体数字。 他这些年积攒下的合作伙伴也是按照各自的省份区分做了通讯录,记得清清楚楚。 案发后,公安、药监部门花了两天一夜,对仓库内的涉案物品进行清理打包,共计药品18种,7000余瓶(盒),药械15种,共计3900盒。还有数万份包装物品。所有这些物品总重1700公斤,用了102个箱子才全部装完。 4月26日李某在廊坊一出租房内被宁波警方抓获。 ■消费警示 警惕美丽陷阱 本案涉及的涉假美容药品主要为肉毒素、玻尿酸等,其中涉案肉毒素分为走私和高仿两种。走私的为通过韩国、欧美等国走私进入国内市场销售。高仿的为嫌疑人通过购入普通药厂生产的生长因子药物,重新贴标装盒后进行销售。涉案玻尿酸则主要是由手工作坊生产的高仿玻尿酸。 据食药监部门介绍,肉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在医学上被用来治疗眼睑痉挛、面肌痉挛及相关病灶肌张力障碍等,近几年又被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引入美容除皱,毒性非常强,被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毒性药品管理。在治疗过程中,注射医师是否专业、注射部位是否精确到位、药品浓度是否配置合理、注射器是否存在污染、以及被注射者存在的个体差异,都会对注射结果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致人死亡。 而玻尿酸在皮肤中起着架构和填充的作用,医学整容领域将其注射入皮肤组织,起到填充皮肤体积和活化皮肤的作用。由于玻尿酸一般由生物源进行提取,在生产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而本案涉及的玻尿酸假药其生产、包装和医疗过程均达不到必要的卫生条件,存在重大医疗隐患,极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消费者细菌感染,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卫生部门介绍,在非正规的医疗机构注射肉毒素、玻尿酸等医疗美容药品,危害极大。首先美容院注射医疗美容药品是开展诊疗行为,属于非法行医,是违法行为;其次,不能保证药品来源,涉及到假药劣药;再次,注射人员非医务人员,不能把握药品的注射量、注射部位以及禁忌症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最后,美容院环境卫生差,不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容易感染疾病,没有医学常识及急救设施,甚至在出现意外时来不及抢救及治疗。 因此,卫生和食药监部门建议,谨慎选择创伤性的医疗美容手术,如确需手术,则必须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医疗机构,以免落入“美丽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