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商报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8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10多年前他是蔺草行业的大佬如今他成了宁波首个企业河长

从制污到治污

  摸着石头过河的治水探索

  老员工的尘肺病让任红星深切地认识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对健康有多么重要。那时候开始,他便萌生了涉足环保产业的念头。

  2004年,经市环保局引荐,任红星远赴云南同美籍华人哈博士会面。哈博士专业从事环境生态研究,曾研制出一项微生物处理技术,能快速有效地处理水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当时,哈博士正好在云南滇池做实验,寻求合作。

  当时滇池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水质发黑发臭。哈博士随手从滇池取了一杯水,又在池边取了满满一杯污泥带回宾馆。

  晚上,哈博士从他的西装口袋里摸出一只小小的试管,试管里装着白色粉末,他神秘兮兮地往两个杯子里弹出少许,稍做搅拌,然后告诉任红星,“你好睡觉去了,明天早上看看会发生什么。”

  第二天一早,任红星走进哈博士的房间,神奇的一幕让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浑浊发黑的河水变清澈了,那满满的一杯污泥,上半部分也是清水,沉淀在杯子底部的泥巴则变成了灰白色。

  “这就是微生物的威力。”哈博士对自己的成果显然非常得意。任红星很好奇,拿着杯子仔细端详,希望能看出点端倪。

  哈博士拿过杯子,将处理过的污水和泥巴全部倒入抽水马桶,并将杯子冲刷得干干净净。任红星心里很清楚,哈博士这是担心杯子里留下的东西泄露他的技术。

  “科技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现场目击不仅让任红星兴奋,也给了他灵感,浙江农业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的他意识到,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来改善生态环境,可能是未来具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2005年开始,他走上了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探索之路。

  公司没技术员,他便从蔺草公司抽调5名有潜质的年轻人,成立了生态环保事业部,利用经营蔺草积累的资金,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他同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合作,研制出了具有降解有机物功能的微生物制剂。

  2005年年底,他有了第一块试验田———治理江东日月星辰旁边的卧彩江。那时候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居民把生活废水直排河道,公司在治理河水的时候,得耐心劝阻解释,但很多时候招来的是白眼和嘲讽。

  更可恶的是偷鱼贼。河水治理往往要借助鱼类、螺蛳等水生生物,可他们刚把鱼苗放进去,晚上就有人来偷捕,有的甚至用电网进行毁灭性抓捕,为了防贼,公司放上鱼苗后得派人昼夜巡逻。

  卧彩江是宁波第一条通过生态治理的河道。两年时间,河道治理完成,河水大变样。2007年,该治理方法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的力量终于得到认可,任红星的生态治理理念也被广为接受,北斗河、新河等都成了他的治理项目。如今,他们参与整治养护的宁波老三区内河已达数十条。

  2009年,任红星开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参与台州、苏州、常州、杭州等地的内河治理和养护。

  认领臭水河 当起河长

    今年2月初,鄞州区多家企业捐款支持五水共治,任红星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捐几十万元力度不够大,可多了又捐不起,何不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认领一条待治理的臭水河,利用公司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自掏腰包进行治理和养护。于是他就以这种认捐认领认养的形式,做了庙西河的企业河长。据称,企业出面当河长,在宁波还是首次。

  庙西河长约700米,水域面积近1万平方米,目前的水质为劣五类,主要的污染物为氮、磷等有机物。

  任红星的目标是,今后3年内,企业投入154万余元来治理养护这条内河。一年时间从劣五类达到五类,两年内达到四类,同时恢复水体的生物多样性。

  为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第三方监测机构将定期检测水质,如果因企业原因导致水质不达标,他们还会延长认管时间。

  “参与这项公益活动,可以唤醒公众关注水环境治理。另外,也可以推广公司科技治水的理念。在这块试验田上,公司核心技术也得以试验,并以此作为示范。另外,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公司还会引进新技术,提升公司的科技水平。”任红星说,他这样做也是为了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河长队伍中来。

  目前,宁波的河长几乎都是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来担任,他觉得,这个面还不够宽,企业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做河长。比如,一家企业认领一条河流,负责养护,这条河甚至可以用企业的名字来冠名嘛。

  任红星也坦言,他认领的庙西河治理好后,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品牌效应,拉动企业的快速成长,“在宁波积累的河道治理案例,能为将来拓展全国市场奠定基础。” 

  很显然,任红星的目标远不只是宁波的内河,他已经把眼光盯到了更远的地方。他知道,从当初的污染企业到今天的治污企业,他还可以做得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