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显示,宁波癌症康复协会注册17年来,共吸纳会员2500多人,80%的会员至今仍然健在。其中癌龄最长的52年,5年生存率为63%,两倍于社会平均值(25%~30%)。宁波癌症康复协会创始人庄松良,23年前,他患上癌症,自从协会创办以来,他整日与病友打交道。他觉得,癌症真的没那么可怕。 看到病友,不用说话就是力量 23年前,56岁的庄松良担任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兼书记。那时,工人文化宫是大型公共活动场所,进出人员很多。 庄松良的神经每天都是绷紧的,生怕会出什么意外。也许因为压力过大,终于有一天,这根弦崩断了,庄松良大便带血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直肠癌。 术后休息了一年半,庄松良重新投入工作。同时,在断断续续的治疗过程中,他认识了不少病友。 病友之间能聊的话题特别多,从病情交流到身心感受,畅快的交流让庄松良感受到心情更加愉悦,对抗癌症更有信心。大家约在一起锻炼、出去游玩,平时愁眉苦脸的癌症患者在一起,却成了一群快乐的人。 当时上海、北京已经成立了抗癌协会。医生和病友们希望宁波也成立,庄松良有群众工作经验,又为人热心,在大家推荐下,他挑起了这副担子。 1996年,宁波癌症康复协会成立,庄松良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活动是在江厦公园,有医生前往义诊,病友之间也展开交流。当慕名而来的癌症病人来到现场,看到活跃在现场一个个精神饱满的协会会员时,庄松良说,他们不用说话,已经给了病人力量。 短短7天,她精神面貌大变 “一个癌症病人战胜癌症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把大家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共同面对。”庄松良说,为了让那些癌症病人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协会活动非常丰富,有科普讲座、文化娱乐、医疗咨询、康复旅游、体能锻炼以及爱心义工等。 徐女士多年前被查出乳腺癌,被病魔击倒的她得了抑郁症,终日愁眉苦脸,一言不发,家里水壶的水烧开了,她都不会站起来去冲。丈夫不忍看她精神萎靡,替她报名参加了协会。 “7天,只有7天,徐女士的精神状态就有了明显改变。”庄松良说,“我们一群人同吃同住同生活,用自己的言行举动让她明白,其实我们癌症患者也可以活得像个正常人。” ■医生点评 市第一医院肿瘤放化疗中心主任郭建新:癌症协会提倡的病友交流,尤其是同病种交流,我很认可,毕竟他们之间更有共同语言。让病人的潜意识里有了信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疗法。再加上协会组织的科学讲座等活动,让癌症病人有了科学的保健指南,对恢复身体有着更好的效果。 记者 陆麒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