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鄞州龙观发现中华水韭自然群落。 |
眼前的植物,粗粗一看,它和我们平时吃的小葱、韭菜长得有几分相似。这可不是一般的植物,它是与南方红豆杉齐名的古老的植物活化石———中华水韭。 近日,我市植物学专家林海伦在鄞州龙观的深山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这一珍稀的植物群落。这也是继南方红豆杉后,我市发现的第二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里还可能是目前省内最大的中华水韭自然群落。 记者 石承承 小水沟里找到的大宝贝 在鄞州龙观的丹霞地貌区域,有很多小池塘,林海伦多次来这里考察水生植物。此前,他曾在这里发现过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成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新记录植物。 “我总觉得在这里还会有更大的发现。”林海伦说。 第一次见到中华水韭时,天色渐暗,他当时正准备下山回家,无意中发现附近的小水沟里有几丛东倒西歪的小草,看起来像是韭菜。 林海伦当即挖了2株,将根部的淤泥洗掉后,放在手心里拍了张特写照片,这才发现它的根茎独特,须根呈两叉分枝。“当时脑海里就闪过一个念头,不会是遇到中华水韭了吧。”林海伦说。 中华水韭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在我国属于特有濒危水生蕨类植物,被列入首批50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林海伦说,他之前也没见过这种古老的植物,回到家立马翻查了《中国植物志》,结果让他喜出望外:“和中华水韭的特征完全吻合,而且宁波之前也从未发现过。” 上周日,林海伦再度深入龙观的深山中寻找,结果在小水沟上游的一个小池塘里又发现了成百上千的中华水韭,形成了一个自然生长的群落,而且生长状况良好,周围相伴生长的还有水毛花、谷精草、野荸荠、小荇菜、卵叶丁香蓼等水生植物。 林海伦立即把在龙观发现成片中华水韭的相关资料提供给了省植物学权威专家、浙江农林大学的李根有教授,也得到了对方的肯定。 “在分类学上意义重大” 关于中华水韭的分布,《浙江植物志》上曾有过记载,主要是在杭州、建德、诸暨、丽水等地。不过随着环境的改变,上述区域的多数中华水韭群落已经绝迹。 换句话说,目前龙观发现的中华水韭群落算是省内现存的最大群落。这不仅是我市首次发现中华水韭群落,也是我市继南方红豆杉之后发现的第二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根据我国现代著名植物学家,中国蕨类植物学奠基人秦仁昌教授提出的分类系统,将蕨类植物门分为五个亚门,即: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亚门和真蕨亚门。 “这次在龙观发现的中华水韭为宁波的植物类群增加了不仅仅是一个种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科,一个亚门。”林海伦说,这在分类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或面临“灭顶之灾”亟需保护 欣喜之余,林海伦也有点担忧:他在现场看到,在中华水韭生长的小池塘周边的山坡上,附近农民正在开荒种植花木。 林海伦说,中华水韭对生存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它需要在沼泽中生存,“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同时,要求这片区域不适合其他植物生长,“尤其是那些身形高大的杂草,会侵占它的阳光和生存空间”;而且作为古老的野生植物,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的人为干扰,如农药、化肥等,都有可能导致它灭绝”。 为此,林海伦也想呼吁当地政府一定要采取措施保护好这片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生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