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实的卫子夫是否一代贤后

平阳公主和卫青是否终成眷属

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万盈为您逐一解读

  刘彻(林峯饰)与卫子夫(王珞丹饰)

  昨晚,热播古装剧《卫子夫》在东方、浙江等卫视迎来了大结局。看剧的同时,不少观众开始对汉代历史刨根问底:真实的卫子夫是否一代贤后?平阳公主和卫青是否有情人终成眷属?剧中金句是否确有历史出处?对此,记者采访了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万盈,为您逐一解读。

  记者 林旻 

  “皇帝诏曰”哪年出现的?

  宫廷剧嘛,自然少不了“圣旨到”的情节。细心的观众王小姐发现,在《卫子夫》中,宣读圣旨的开头居然不是经典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么这种形式是从哪个皇帝开始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教授王万盈表示,“这句话出现的时间较晚,其中‘皇帝诏曰’最早出现于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年),而‘奉天承运’则更晚,最早出现于元代南戏《幽闺记》中,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但作为皇帝圣旨中出现则是在明代朱元璋称帝初期。”王教授坦言,网络上有学者认为的“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的看法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奉天承运”这句话在元代已有,朱明王朝初期只是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两句话正式用在皇帝诏书中而已(见《应天府志》)。

  汉代女性主流发型是什么?

  该剧中令网友吐槽不止的当数王珞丹的“大中分”发型,并封她为“史上最丑皇后”,殊不知这正是汉代女性的主流发型。据王教授介绍,“汉代女性的发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梳理的长发,让头发顺其自然垂下,仅在发尾处束上,再垂于脑后,这种发式流行于宫廷内;另一类是挽髻,从头顶中央分开,再将两股头发编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种式样。”后者根据不同形状取名,如凌云髻、垂云髻、神仙髻、三角髻等。“汉代女性的发型、服饰和魏晋时期较为相似,但与明清以后的差别就很大。”

  而整部戏中最为虐心的平阳公主和卫青之恋,史书上也有过简单记载,“公元前131年平阳侯曹寿去世,这时的平阳公主已经34岁,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诏将40岁的平阳公主嫁给卫青,这时卫青三个儿子中的长子卫伉已经6岁,按照汉代男子二十岁成年娶妻计算,这时的卫青最小也有26岁。以此推算,平阳公主与卫青的年龄相差在14岁左右。但两人最后还是走到一起,死后合葬于象庐山(在汉武帝的墓葬茂陵东)。”历史上对于卫青出生时间没有记载,但他死于公元前105年则有明确记载。

  汉武帝究竟立了几次皇后?

  通常后宫佳丽三千斗个你死我活,剧中卫子夫不但贤淑克己,还亲自为汉武帝挑选嫔妃,以延绵子嗣,打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后宫。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和卫子夫相识于平阳公主府中,卫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女,汉武帝在祭扫后路过平阳侯家中看望姐姐,在众女中一眼看中了卫子夫。(《汉书· 外戚传》: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主见所偫美人,帝不说。既饮,讴者进,帝独说子夫。)

  王教授指出,网上关于汉武帝四次立后之说并不准确,他先后宠爱过陈皇后、卫后、王夫人、李夫人、赵婕妤(钩弋夫人)等,但真正立为皇后的只有陈后和卫后。李夫人(李广利之姊)是死后追封为皇后的,而钩弋婕妤是在昭帝即位后追尊为皇太后的。在汉武帝的几个皇后和夫人中,除陈后、卫后惨死之外,李夫人、钩弋夫人都是因病而死。“历史上关于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情感在《汉书·外戚传》有详细记载,无非就是卫子夫年老色衰和汉武帝移情别恋而导致感情出现裂痕。”

  汉武帝时传下来较多成语?

  让卫子夫失宠的原因除了岁月无情,还有不断出现在汉武帝身边的佳人。剧中频频出现脍炙人口的金句,大多有据可考。如《北方有佳人》讲的正是李延年给汉武帝推荐他的妹妹李夫人时所唱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史记·外戚传》)。

  在史书记载中,当时长安居民曾有一句针砭时事的“苦饥寒,逐金丸”,在剧中便出于卫子夫之口。(《西京杂记》卷四有载:“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

  除此之外,汉武帝时流传下来的相关成语、谚语、典故较多,如“金屋藏娇”“姗姗来迟”“倾国倾城”“后来居上”“匡乱反正”“不得要领”“壮志凌云”等。

  第一位制定礼仪的皇帝是谁?

  卫子夫入宫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礼仪培训,怎么走路、怎么吃饭、怎么跪拜都有严格的规定,剧组的演员们在进组前也接受了专业的礼仪培训。

  其实早在汉高祖时期,刘邦就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并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刘邦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

  学习古代礼仪,正是当下热门话题之一。据了解,宁波已有学校在平时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如蛟川双语小学正式开学的第一天,一年级小学生就上演了一套千字文武术操。

  其实,早在2008年,天一阁博物馆就开办了宁波首个国学教育启蒙班,穿汉服、学字画、诵诗书。最近两年宁波陆续出现了几个学费高昂的国学班,颇受家长的追捧。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的老师闫纯纯曾在今天夏天天一阁博物馆举办的“国学夏令营”授课,教小朋友们一些基本的古代礼仪。“很多家长希望通过学习古代礼仪从小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学会懂得孝顺长辈。当然我们对小学生的要求没有古人这么苛刻,通常国学班会从贴近生活的传统文化和宫廷舞等入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