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青年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假,你参加社会实践了吗?

社会实践,青春“暑”我不一样

  宁波大红鹰学院“海岛防污,全民净滩”环保飓风行动实践分队在象山县鹤浦镇大沙沙滩捡垃圾。
  宁波大学“舌尖上的安全”暑期实践团队在镇海庄市街道为市民演示如何从口感上鉴别腌制咸菜的好坏。

  电脑、手机、iPad,空调、小床和西瓜才是暑期标配?不!不!年轻,就要有不一样。纵然烈日当头,暴雨倾注,但是浇不灭我们暑期实践的热情,挡不住我们毅然前行步伐。这个暑假,你参加社会实践了吗?

  陆麒雯 陈叶韵 

  御宅还是实践?我有我的选择!

  2014年宁波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自5月份启动以来,全市大中专院校共组建了2万多支团队,10万余名大中专学生。从6月份开始,各校实践团队陆续出征,分赴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在团队的组建上,各校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动性以及不同的专业特长,设置了理论政策宣讲、深化改革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爱心医疗服务、美丽宁波调研以及甬城学子返乡实践等9个类别,共有院校两级重点团队800支,参与人数17413人。

  其中,美丽宁波调研实践共有306支团队4233人,占据最大比例;其次是教育关爱服务团队和深化改革观察团队,分别为255支和105支。此外,还有各校的个性化团队以及个人实践,基本上实现了在校生的全覆盖。大多数同学都表示,2个月的暑假时间,他们更愿意走出家门参加实践,让假期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业余还是专业?我有我的追求!

  舌尖安全

  什么样的榨菜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超市买的酱油有没有非法添加剂?隔夜蔬菜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让宁波大学和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同学们来帮你解答。

  7月18日,宁波大学“舌尖上的安全”暑期实践团队走进镇海庄市街道,通过区别品尝和简易鉴别等方式,为市民上了一堂生动的食品安全课程。例如,真正的黑米加白醋会变红,加入苏打水会变蓝,染色黑米则不会有变化;真蜂蜜滴在纸巾上基本不会扩散,假蜂蜜就会渗成一片。这些小技能看似简单,却能够让普通百姓对日常食品有更多的了解,实践活动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

  同时,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践小分队兵分两路,走访了宁波牛奶公司养殖场、蔬菜基地、王阿姨油赞子、麦德龙超市等,实地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向市民发起食品安全诚信倡议签名;走进社区开展问卷调查和现场咨询,为居民消除消费误区。为了让居民们更好地辨别蔬菜中是否有大量农药残留,队员们还特地在现场对菜市场的青菜进行了快检,居民们亲眼见到了科技的神奇。

  与爱同行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爱撒无声”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鄞州小雨点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这支具有言听康复专业背景的学生实践队伍,自2012年成立以来,成员已经超过100人。

  作为“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志愿服务队的一员,黄同学坦言,当她来到听障儿童的身边,第一次看到那些孩子张开嘴巴跟着她练习发音,尽管声音很轻,她已经非常激动;当她第一次教会孩子们说一个词语时,她骄傲地笑着对他们说“宝贝们,你们真棒”;当孩子们对她第一次喊“姐姐”时,她开心得落泪了,那种开心、快乐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黄同学说,她希望从志愿服务中获取经验,从帮助中领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这也是做志愿者最大的乐趣。

  康复中心的陈雪芬园长对志愿者们是这样评价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说话,但发音总是不太准确。现在有了更专业的训练,孩子们的言语更清楚,吐字更准确。我们特别欢迎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志愿者,希望他们能够一直送教上门。”

  美丽宁波

  生活在宁波,每个人都是这个美丽港城的一员,宁波城市的建设发展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去年9月,宁波市首批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今年6月,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通车。这些公共交通工具的陆续运行,极大地便利了市民出行。今年的很多暑期实践团队都把视角定位于这些新兴事物,9大类别800余支重点团队中,针对公共交通的问题开展调研的实践团队就有17支。

  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宁波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评估与改善对策研究》项目研究小组的队员们沿着三江六岸一路骑行,对沿线14个公共自行车站点进行了考察并记录分析。队员刘同学说,他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华辰大桥附近一些公交站点设置在非机动车道上,公交车常会从开口处拐进非机动车道,庞大车身几乎占据了整条非机动车道;而在公交车上下客时,也会阻挡到骑自行车的市民。实践结束后,他们会将调研报告抄送给宁波城市客运管理局,希望能够为公共自行车更好地运营提供建议意见。

  此外,还有很多团队走出市区,用实际行动呼吁和倡导市民为美丽宁波的建设贡献力量。

  大红鹰学院“和谐海岛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南田岛鹤浦镇大沙村,开展“海岛防污,全民净滩”环保飓风行动。实践队员沿着海滩一路捡拾塑料瓶、泡沫板、塑料袋等垃圾。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承梦”小分队来到了奉化市溪口镇,在银凤广场开起了“绿色典当铺”,让市民用空的塑料瓶换绿色盆栽,鼓励市民增强环保节约意识,合理垃圾分类,亲近绿色。

  “小禹治水”小分队深入宁海农村、城镇和工厂,体验不同场所对水资源的环保和利用,了解当地水资源环境并开展节约用水宣传,团队在实践过程中,还拍摄了《舌尖上的前童三宝》《背水一战》《历程》等视频。

  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则通过墙体彩绘的方式宣传“五水共治”,用带有艺术气息的方式倡导市民爱护环境。

  文化发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一支特殊的团队,他们关注非遗文化,走进江南各地剪纸、根雕、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与“非遗”文化传承人面对面,通过调研、走访、宣传和技艺学习,感受传统文化。此项暑期“非遗”文化保护社会实践活动已开展了3个年头,并且成为该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个特色项目。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暑期实践团队则把视角瞄准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他们前往中国纺织产业聚集地绍兴调研纺织业的发展情况,综合对比宁波纺织业的现状,研究前景对策;赴乌镇“百床馆”“民俗馆”“宏源泰染坊”“木雕馆”“茅盾故居”等文化遗产名地,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

  软件学院的实践团队分赴京、沪、杭、甬等四地的革命基地(博物馆),开展红色寻访,研究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现实意义。

  “酱油”还是历练?我有我的姿态!

  你只看到案头8页纸的实践报告,却没看到80公里的山路暴走;你只关注台上30分钟的比划,却不知道我们3天3夜不眠不休。你有你的质疑,我有我的坚持。你否定我的诚意,我决定我的脚步;你嘲笑我机械呆板,只会发帖送水派问卷。你可以轻视我们,我们会用行动证明,这是负责的态度。

  暑期实践,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青春,就是要不一样。我有我的姿态,我为自己代言。

  宁波大红鹰学院的段同学说:“很多人不了解暑期实践活动,其实在大家只看到我们在进行宣传或者问卷调研,但这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功课。除了成果鉴定报告之外,在实践中我们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与社会实践,帮到更多的人,同时也能够带给我们更好的成长和锻炼。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且支持这类活动。”

  上世纪80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6年12月,中央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三下乡”活动从1997年在全国正式开展到现在已经有17年,这项工作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宁波团市委副书记方晴表示,大多数同学都把暑期实践作为学生生涯的一堂必修课,他们通过实地调研、岗位体验、助教助医等形式,把自己的专业技能感悟生活同时也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社会实践也让同学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