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1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学大师汤一介病逝

享年87岁 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

汤一介

  著名哲学家、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9日晚间在京病逝,享年87岁。汤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梳理、建构中国哲学体系,自己却不愿意被称为“哲学家”。

  晚年的汤先生虽病魔缠身,但仍笔耕不辍、思维敏捷。最近10年,他一直担任《儒藏》编纂与研究首席专家,推进这个浩大的典籍编纂计划。而今斯人仙逝,空留世人追忆。

  汤一介1927年生于天津,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子女影响很大。汤用彤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成为家风,意思是勇于承担困难的事情,对合乎道义的事情负责。

  青年时期,汤一介目睹旧中国积贫积弱,百姓颠沛流离,深感痛心。他曾回忆道:“我十六七岁时,抗战最困难时期,写过一篇文章《一滴汽油一滴血》批评达官贵人浪费汽油。”

  1946年,汤一介考入北京大学,从此一生都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他因为历次的政治浩劫,与同龄人一样,耽误过做学问的大好时光。上世纪80年代,他以“知天命”之年重新焕发学术研究的活力,从此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开拓与发展付出辛劳。

  汤一介与乐黛云相识于在北大求学时期,两人伉俪情深,相知相伴数十载。汤一介曾撰文回忆:“在我读了《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后,似乎精神境界有一个升华,可以说我有了一个信念,我应做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由于是乐黛云让我读这本书的,因而加深了我对她的了解,以后我们由恋爱而结婚了。”

  曾跟随汤先生读书、现在执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广保回忆,汤先生晚年身体状况时好时坏,但意识一直很清醒,思维敏捷、谈吐睿智。“在一次春节聚会上,他对我们说,不希望人们用‘国学大师’称呼他。因为他认为‘大师’应该有一个思想的理论体系,而自己只是中国哲学问题的一个思考者。”据新华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