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孙美星)超市里买一包蔬菜,可以通过超市自建的追溯系统查询安全;网上买一罐奶粉,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追溯码映入眼帘……随着食品安全日益受关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中。这些追溯系统有的是企业自建,有的是行业协会推广,有的是政府补贴运作,但五花八门的追溯系统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兼容。 昨天上午,中国(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食品安全追溯高层论坛召开,同期还举行了新华网溯源中国平台上线启动仪式。有专家建议,国内众多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平台应该整合统一,提高追溯效率,节约企业成本,避免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孤岛”的产生。 “我最关心奶粉的安全,现在奶粉罐上有各种追溯码,我查过发现有的是企业自己的,有的是销售商家的,有的是某个产销区域的,究竟哪个才是正宗?”有市民质疑,类似的追溯平台太多了,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哪个才靠谱。 “现在各个行业、各个区域、各个部门都在建设追溯系统,还有第三方系统集成商、企业自身都在做追溯系统和平台。这些建设中的系统都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内容不规范,编码标识不统一;二是系统软件不兼容,追溯信息不能资源共享和交换,形成‘信息孤岛’。”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产品应用推广部追溯经理吴新敏认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这种多且不兼容的现状,对大数据的建设非常不利,因为大数据强调的是信息的共享。 “现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包括各个分段监管部门、各个产业部门都在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但目前我国食品质量追溯的特点是三多:多部门推进,多模式推进,多途径推进。追溯成本高、效率低,不兼容,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光明食品集团产品发展部总经理余从田建议,加强部门间的协同,特别是监管政府部门能够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建设,整合统一现有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这样对企业来说能节约成本,也能提高追溯效率,和国际接轨后,也有利于更多中国的食品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