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收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骧有神骏
书写魏晋风

———专访宁波书法家杨信鸽

  乌衣巷

  9月12日,“东骧———杨信鸽书法作品展”在汇港美术馆开幕。年仅31岁的美术学硕士杨信鸽,以其特有的“萧散简远、冲淡平和”的书风,多次获得全国书法界权威的肯定,其书法作品已经20多次入展全国性书法大展,如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览等。

  此次展览为何取名“东骧”?杨信鸽透露,云南大观楼长联中有“东骧神骏”之说,而他,恰如来自东部浙江的一匹骏马,扬鞭奋蹄,奔腾在无垠的艺术旷野中。  

  记 者 黄银凤 通讯员 李 祯

  “冲淡平和”书风是怎样炼成的

  《甬上藏友》:观您展出的这些作品,有一种“萧散简远”、“平和简净”的风格,也有藏友反映,从您的作品中看出“士人的达观、文人的恬淡、禅家的萧散”,在章法上疏朗淡雅,似有魏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遗风,尤其是您书写的行草和小楷,在二王的基础上,将元代赵孟頫、民国海上画派白蕉以及日本书风、禅僧书风和当代书风融于一炉。在普通人的认知中,书法家、艺术家,都是需要时间的积淀的,您这么年轻,是怎么形成这样历练的风格和意境的?这是否与您的一些特殊经历有关?

  杨信鸽:我还年轻,不敢妄谈成绩,一路走来,唯一可以夸口并成为我永恒财富的,是我学书路上的几位恩师。我本科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这是我书法人生的重要驿站。在大学阶段,我有幸结识了杨尔、翁志飞等老师。翁志飞老师当时有个绰号,叫“国博(国家博物馆)复印机”。翁老师上课话不多,以示范为主,我从他的临摹绝招中学会了沉稳细致,这让我受益终身。

  2006年,我在云南艺术学院攻读研究生,在云南这块神奇而有灵性的土地上,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我有幸遇到了李建东、陈鸿翎与成联方老师。从中,我学会了用立体的文化维度,跳出书法审视书法。“平常心是书道”,我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举重若轻”。

  2009年学成后,我东归浙江,来到甬城,成为一名教授书法的高校教师。在这个东海佛国,我的足迹踏遍普陀山、天童寺、国清寺等千年古刹。东海佛脉让我又一次获得灵感,使我在创作时进入“本来无一物”的禅意状态。

  书写“沉着、痛快”的艺术人生

  《甬上藏友》:您认为,您的书法风格与别家有什么不同之处?

  杨信鸽:艺术风格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人生短,艺术长。平日里,我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临摹古人经典作品上,通过临摹来塑造自我,冲淡平和,不激不厉,行云流水,而法度自持,随心所欲,但不逾矩,独往独来、自有真我。“沉着,痛快”,这正是我所向往的。(下转B08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