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商报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使的味道”能长久飘香吗?

  

  “一个看似边缘的群体的命运,折射的是这个社会里每个人的处境,一个好的世界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人人参与创建。”

  “请你吃饼干!”一段时间里,镇源把这句话天天挂在嘴边。饼干是他和他的同事做出来的,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总是仰头微笑着,一脸的自豪和荣耀。

  但如果问他:“那你请我吃几块呢?”19岁的他只会害羞地笑笑,接不上话来。

  因为幼年被诊断为心智发展障碍,镇源对数字不太有概念,这让他小时候的大厨梦想一度遥不可及。幸运的是,去年,“天使味道”帮他实现了这个梦想,镇源成为一名“饼干师傅”———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

  “天使味道”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心智发展障碍人士就业创业的公益项目,也是一家自负盈亏、通过商业运作来实现公益的社会企业。目前,公司已有6名像镇源那样不到20岁的“天使”员工。到下个月,公司运营刚好满一周年。

  “天使”们在这一年里不仅烤出了好吃的饼干,还学会了自己上下班、和陌生人打交道……用镇源妈妈的话说:“孩子开始有尊严地活着,也有了人生的方向”。

  

  商报记者 樊卓婧 程鑫 

  安全快乐的地方

  老师说,这样的孩子不能逼他,你永远也不能要求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你只能把他放在一个他觉得安全快乐的地方,然后慢慢去引导。

  镇源喜欢做饼干,他喜欢满屋子弥漫着那种温暖而甜蜜的味道。每次到店里,他都会深深地吸口气,露出一口小白牙腼腆地微笑。

  位于海曙区西河街95-97号的宁波天使味道食品有限公司,离他原来就读的达敏学校只有一站路,门面很小,里面却别有洞天:进门一个小小的天井,里面是餐厅,除了手工饼干外还供应简餐,做简餐的餐房,就在柜台里面,小得只能转个身。再往里,就是留给“天使”们的大大的烘焙间了。

  9点不到,其他几个小伙伴全都来了,老远就能听到年纪最小的娜娜尖而细的声音,不知情的人以为他们在吵闹,走进一看,几个孩子其实在说笑,旁边一位老太太在帮忙,把灶台擦得锃亮。她是另一名“天使”琪琪的外婆张女士。

  张女士65岁,琪琪是她一手带大的。

  老太太至今后悔,20年前,琪琪出生的时候,她没陪在女儿身边。医生说孩子缺氧,三个月大了还不会抬头,鉴定结果是智力发展障碍。

  张女士为此45岁退休,已经专职照顾琪琪20年。别人在身后骂外孙“傻子”,拿石子砸他,琪琪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保护自己,只能跟在外婆身后,抓住外婆的衣服寸步不离,老太太不知因此哭了多少回。

  “一个正常孩子的家庭根本不知道我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镇源的妈妈朱女士说。镇源的问题也是因为出生时缺氧。好长一段时间,她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世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母亲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更让人痛苦的事了。

  “我是做财会的,读书时候理科很好。我以前总是想,我的儿子别的不说,数学总该是没问题的,谁想到都快上小学了,他连数字的概念都没有。”

  她一度相信勤能补拙,一遍遍地教,她希望通过努力,能让儿子跟上正常的孩子,这样不会太让人看不起。1、2、3、4……五遍、十遍、半天、一天……儿子还是不会。耐心再好的人也火了,朱女士觉得自己发脾气的时候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吼,不管怎么样,她先要把自己心里的愤怒吼出来。可再吼,镇源还是不会,他怕妈妈,形成了条件反射:妈妈一撩头发,他就吓得下蹲捂头。

  她当时好绝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孩子,而且这个孩子还是我儿子?小学报名的时候,她牵着儿子的手站在校门外,看到里面的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她连进校门的勇气都没有。

  后来去了达敏学校,认识了娜娜、琪琪这些有着类似状况的小伙伴。老师说,这样的孩子不能逼他,你永远也不能要求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你只能把他放在一个他觉得安全快乐的地方,然后慢慢去引导。

  现实虽然很残酷,朱女士不得不去面对。当时的她想都不敢想,数字都数不太全的儿子,有一天居然会在一个优雅而小资的餐厅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做饼干,每个月还有薪水。

  她觉得,“天使味道”和达敏学校一样,是老师说的那个“安全快乐”的地方。

  教一群“天使”的滋味

  就这样,陈进用自己的方式“驯服”了这些孩子,蚂蚁啃骨头似的一点一点地改变着他们。“每天朝夕相处,你才会知道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了。”

  上午9点,烘焙间开工了。

  面粉一袋袋拿出来,黄油已经软化到适合打发的程度,面包师傅陈进飞快地敲着鸡蛋,并把蛋黄和蛋清分离开来。

  准备工作都是他先做好的,孩子们还无法胜任,他们当中多数人没有数字概念,几个鸡蛋也数不清楚。训练了一年,只有娜娜学会了烤箱的操作。

  教他们做饼干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陈进说,刚开始,他简直有发疯的感觉,好在终于挺过来了,现在倒也还觉得他们是一群蛮可爱的小伙伴。

  他手把手地教,可是孩子们听不进,一句话他得重复10遍、20遍,可上午说过的,下午又忘记了,他一遍遍地演示,孩子们依然一脸茫然。

  孩子们花了三个月时间,才勉强学会了饼干造型。就是把陈进已经搓好的小面团搓成圆的,或者拉成长的,而这也是几个孩子在这一年里唯一学会的技能。

  做着做着,有人会突然尖叫起来,店里的客人受到惊吓,有些不了解情况的甚至开始埋怨起来。每到这个时候,其他员工都如芒刺在背,陪着笑脸向客人致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友善的,有人揶揄,有人嘲讽,旁边的邻居还投诉,称这些“有病的”孩子影响了他们午休。

  那些天,陈进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看看抱抱自家4岁的娃,他觉得望子成龙什么都是浮云,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陈进是四川人,19岁就出来做糕点学徒,如今专做烘焙已经有15年,在许多星级酒店干过,再复杂的面包做起来也游刃有余,但面对这些小伙伴,他曾一度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学会技艺。

  5个孩子都只有十八九岁,智力再不好,也是父母的宝贝,大家都觉得他们是弱势群体,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需要包容,但包容其实是个很累的姿势,谁都承受不了那么久。

  镇源一度听不得重话,陈进一旦指出他的不足,他就耷拉着脑袋不说话,谁都不理。陈进没学过什么教育心理学,有一次真的发火了:“我还真管不了你了?”披头盖脸把镇源骂了一通。孩子哭了,边哭边按照师傅的要求开始揉面,陈进心里暗喜:看来对他们也不能听之任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