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石 (1902-1931) 男,宁海县城关镇人 殷夫 (1909-1931) 男,象山县环珠乡人 |
柔石 著名作家,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柔石为发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曾任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殷夫 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任团中央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经常为刊物《萌芽》、《拓荒者》、《巴尔底山》写稿。殷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1931年1月,柔石和殷夫在上海同时被捕,同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很多人耳熟能详的诗歌,就是由殷夫翻译的,这也正是其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的写照。 1929年2月,历经波折的殷夫重返上海,寻找党组织。殷夫的大哥徐培根和三哥徐文达都是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军官,他俩总是企图以自己的模式来塑造殷夫。但殷夫却坚强地抛开个人情感,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两周年之际,写下了《别了,哥哥》一诗:“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在激烈的战斗中,殷夫好似一团燃烧着的烈火。他以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笔调,写下了《血字》、《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我们的诗》等一系列战歌。 很多人知道柔石,是因为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他(柔石)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今宁波市),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作为一个革命者和文学家的柔石,他创作了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等杰出作品。《为奴隶的母亲》是继鲁迅的“祥林嫂”以后,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又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农村女性形象,产生了很大影响,获得了世界声誉。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看到这篇小说以后说:“这篇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动”。 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唐虞告密,殷夫、柔石、胡也频等11人一起被英国巡捕房捕去。2月7日夜,他们和其他十几位革命者,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围墙外的一个荒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