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D壹时间 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后“大叔”

带你领略极地风光

  极地三人行

    其实去北极旅行的念头,自2年前南极游一结束,就已经在朱以奇的脑海中成形,“已经去过地球的最南端了,何不再去最北端看看?极光、鲸鱼、北极熊、各种远古时期的地貌……这些神奇的景象,人的一生能有几回见?”

  于是,朱以奇开始了精心的准备,并向朋友们发起号召,刚开始有十几个响应,但最后成行的只有三人。“去南极做的是阿根廷身份证,去北极则要做丹麦签证。我还是找的当初南极行的那家广州旅行社,他们操作极地游经验很丰富。”

  

  梦幻极光

  9月11日,朱以奇抵达北极行的第一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观了当地的教堂和养老院,然后马上启程去冰岛第二大城市阿库雷里,在那里的港口搭乘探险破冰船奥特纽森号,向着格陵兰岛,开始了长达8天的船上生活。

  “和去南极一样,北极行主要是在船上渡过的。这次运气很好,出海当天晚上就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极光。”当晚11点,船上发了预告,说会有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出现,于是所有的乘客都挤到了甲板上,等待极光。

  “12点不到,天空中开始出现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真的很幸运,这次出现的极光异常宏伟,律动的频率也很大,如同交响乐团演奏一般。室外温度远低于零度,人呆一会儿便瑟瑟发抖,但满天的北极光,却让人难以离去,太梦幻了。”朱以奇说,船上的老外领队也对当晚的极光赞叹不已,说是二十年才能碰到一次。“后来的几天,我们又看到了几次极光,但都是淡淡几抹,无法和第一次相比。”

    极地“放风”

  北极行主要是在船上渡过,但也有被游客们称为“放风”的机会,那就是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的登岛活动,每次持续3小时左右。

  北极的岛,可不同于普通海岛。凶猛的北极熊、陡峭的山崖、险恶的地形,都会对登岛者造成危险。“每次登岛前,老外领队都会给我们开一个碰头会,详细讲解岛上的地形以及发生紧急情况时的一些预案。”

  上岛会分成若干个小队,年纪大的人和孩子会分在一组,他们被安排在海岸边的有限范围内活动,拍拍照看看风景,不被允许深入腹地。其他人则在探险队长的带领下,向岛中央进发。“每个小组大约十个人,带队的是探险队长,副队长垫后,两人都带着步枪以防猛兽袭击。”

  “我们在岛上徒步,周围是壮观的侏罗纪时期的山脉,曾发现过恐龙化石。在红色峡湾,小队翻越了三座山,最后冲峰的一座石山顶是一次没有任何可循道路的真正的爬山,所有人手脚并用。有一个队员爬到一半打起了退堂鼓,被队长制止,说人必须在他的视线之内,就算腿断了也得拖上去。”

  即便充满辛苦,但登岛确实是旅行中最有趣的部分之一。在霍夫曼哈尔沃岛,朱以奇和队友翻过一座苔原森林山坡,俯瞰到壮阔的哈尔峡湾后,遇到了两大一小三只麝牛;在依托克拖米特岛,朱以奇拜访了当地的因纽特人,他们依旧过着狩猎和捕鱼的纯朴生活;在维京湾,队员们发现了北极熊的脚印……

  唯一遗憾的是,原本行程中的熊岛,因为风高浪急无法登陆,当天朱以奇小组的皮划艇也被取消,整整一天时间在船上等候。

  

  “旅行的意义”

  朱以奇是一个特别的旅行者,在别人沉浸在美景中时,他关注的则是身边同行的人,与他们交流探讨旅行的意义,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和他们成为朋友,被朱以奇看作是旅行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这次北极之行,牛人一大把:香港女孩胡杨林,曾经180天徒步行走北美落基山脉;另一个香港女孩丽莎,国际沙发客,最难忘的经历是在南非分到鲸鱼肉;杭州人老吴,七十多岁了,却在南北极海洋中都游过泳;六十岁的肖爱心女士,去年自驾游阿里,此次自驾游北极;24岁的欧洲女生物学家,带着六个爷们团队深潜冰海……从他们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意义。”

  9月23日,朱以奇结束了北极之旅,从雷克雅未克乘机返回北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