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报道 原先在余姚花园小学担任总务处主任的周锋,开学初被派到了梨洲街道东南小学担任教育总监,协助新学校校长加强这所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与他承担相同任务的,还有来自其他学校的13位教育总监。 今年9月初,余姚市教育局向14所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公派教育总监,派遣时间三年,这是余姚市教育局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提高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周 浩 陈汉春 10644学生 在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 近些年来,随着余姚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姚入学人数急剧增加,为弥补公办办学力量的不足,余姚市陆续批准开办了16家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缓解了公办学校的就读压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余姚全市初中在校学生26362中的28.5%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7503人,其中97.5%在公立学校就读(7317人),2.5%在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186人)。小学在校学生67921中的51.9%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35250人,其中70.3%在公立学校就读(24792人),29.7%在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就读(10458人)。 但是,由于管理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公办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质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长的入学需求,如何尽快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已经成为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 14位 教育总监协助管理还要上课 为进一步提升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余姚市教育局在前几年公派教师支教的基础上,从2014学年起,实行了向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公派教育总监的重大举措,分别向6个街道和6个乡镇共14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派遣了14位教育总监。(还有2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前两年陆续停止招生新生,不安排教育总监。) “教育总监的派遣以属地管理为主,由对应乡镇(街道)教辅室指定下辖的实力雄厚的公办小学与辖区内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并从中层骨干中推荐派遣教育总监。”余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教育总监要求政治素质高,有较强的组织原则性和一定的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扎实,熟悉教学业务。 派遣时间一般为三年,派遣期间不转组织人事关系,享受原学校副校级经济待遇,享受农村学校支教政策待遇,并视作农村工作经历和其他学校工作经历,优先考虑为校级领导培养和使用对象。 公派教育总监主要协助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校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负责被结对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招生工作,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督促教学常规的落实,努力确保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经常性检查指导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作业批改,并需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 “我在原先的学校,对财务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新学校,我将自己的特长结合学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财务报表,报销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使得这块工作可以更加规范。”周锋告诉记者。 10000元 设立结对帮扶专项资金 除了管理工作之外,教育总监还需要做好同结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直属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工作。 “每周,我都要回原单位参加行政会议,既汲取原学校管理经验,又及时反馈被结对学校存在问题和困难,使结对帮扶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周锋说。 据了解,余姚市教育局和乡镇(街道)设立结对帮扶专项资金,每学年各出资1万元,主要用于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的奖励,经费使用由教育总监负责,严格按财务制度规范操作。市教育局和乡镇(街道)教辅室每学年将对各教育总监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考评合格者各给予5000元的交通及生活津贴,但教育总监如无故缺勤缺课,则视情况予以扣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