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后乐园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二胡情

  ●“金色回忆”散文征稿

  我从小喜欢二胡。说起与二胡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四五十年前说起。

  1954年,我出生在东钱湖畔的一个乡村。那里依山傍水,山明水秀,我美好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记得农闲时节,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家的东头常会传来阵阵悠扬的琴声,于是我赶紧咽下最后一口饭,直奔到邻居陈二叔家。陈二叔当时年过四十,他喜欢晚饭后坐在自家门口拉琴,一把二胡在他的手里发出的旋律时而欢快跳跃,时而深沉舒缓,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优美动听,我深深地被他的琴声所吸引,成了他忠实的小听众,并憧憬着自己有朝一日也有二胡,也能拉得跟二叔一样好。但那个年代多数家庭都比较清贫,花钱为孩子去买琴是想也不会去想的事,于是我萌发了自己动手制作胡琴的念头。

  那年我读小学五年级,在陈二叔的帮助下,我们找来了圆的铁皮罐头当琴筒,选择优质的竹竿做琴杆,没有马尾就用细的塑料丝来代替,最难找的要算蛇皮了,最后把三合板打磨得很薄很薄粘到琴筒上,终于把胡琴做好了。陈二叔打趣地说:“这不是二胡是板胡。”还说:“铁道游击队里有土琵琶,我们有土二胡。”土二胡虽然不雅观,但是我却把它当成了宝,放学回家、晚饭以后总会不停地拉,在陈二叔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二胡的启蒙阶段。

  岁月更替,时光流转,我二胡演奏技艺提高最多最快的是在文艺宣传队的那段日子。我初中是在绍兴读的,父母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来到了古城绍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这个时候我的二胡演奏已经有些入行了。同院子的林阿姨在街道工作,看我喜欢拉二胡,介绍我去街道文艺宣传队当义务宣传员。第一天到宣传队,负责人就对我进行了一番业务测试,结果把队里最好的一把红木二胡给了我,高兴得我爱不释手。更难得的是宣传队还聘请专业的艺术老师和琴师来队里讲课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结合宣传队下发的演出剧目和曲目潜心研究苦练,使自己的二胡演奏水平更上一层楼,后来队里指定凡是曲目中有二胡独奏的都由我来演奏……在那文化和精神产品匮乏的年代,街道文艺宣传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每天忙得不亦乐乎,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被宁波一家大型企业招工入厂,第一批报到的新工人有600多人。当时车间领导看到我行李中有二胡,就对我说:“看样子你会拉二胡,能否代表车间到总厂联欢晚会上出一个节目?”我答应了。后来在千余人的晚会上,我的一曲《赛马》二胡独奏赢得了阵阵掌声,把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当天晚上,总厂宣传部门的领导来找我,想把我抽调到总厂从事文艺工作,征求我的意见,但被我婉言拒绝了。我的这一言行在现在人看来可能会不理解,在车间当工人又苦又累有什么好啊,但是在那个年代,人们的价值观是当工人最光荣。

  参加工作,成家立业是人生的普遍轨迹,自从有了双胞胎孩子,后来我又走上了领导岗位,拉琴的时间渐渐少了。

  今年2月,我退休了,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老年大学二胡中级班去报名。我想退休是人生新生活的开始,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完成尚未完成的工作,去圆自己曾经孜孜以求的梦。学琴、拉琴既可以陶冶性情,同时手脑并用也有利于身心健康,所以这条路我想继续走下去,续我人生二胡情,圆我人生二胡梦。在这里也衷心希望中老年朋友们加入到这支队伍的行列中来,共同走阳光康乐之路。

  高新区新明街道 鄞文

  稿件要求:体裁散文,字数不超过1500字;

  邮寄方式:稿件请发送至邮箱dnsb@cnnb.com.cn,或邮寄至宁波市灵桥路768号东南商报社康乐老年编辑部,邮件标题或信封外请注明“金色回忆散文征文”字样,并请附上联系方式与通讯地址,来稿不退;

  截止时间:11月10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