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警营内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大变化让警民心贴心

  上接16版

  “精耕细作”+“潜心挖掘”

  4月22日下午,在网吧上网的贵州籍男子吴某,正在电脑边玩游戏。正当他玩得不亦乐乎之际,辖区民警突然站在他面前,吴某顿时一脸错愕……

  自2013年12月从余姚市看守所释放后,吴某由于其反常表现再次进入警方视线。辖区派出所民警发现吴某释放后没有固定工作,且其活动区域内有多起电瓶车被盗记录。经过数月循线追踪,民警逐步掌握了吴某的盗窃犯罪证据,这才出现了上述一幕。在民警的审讯下,吴某很快交代了伙同贵州籍男子张某多次盗窃电瓶车的犯罪事实……

  今年以来,余姚市公安局实招频出,努力从公安基础工作中梳理破案资源,通过对掌握的辖区重点人员的强化管控,从中筛选出居无定所、无固定工作、收入来源可疑的“高危人员”。然后,民警根据其作案倾向等级对这些人员一一进行实地侦查,在掌握其犯罪证据后,立即予以打击。

  “团队协作”+“视频延伸”

  打击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警联动,多管齐下。余姚警方将刑侦、社区两块阵地并轨运作,在辖区派出所设立了专业打处组和混合勤务组,分别负责案件的信息追踪和基础工作的分析研判、线索挖掘,充分发挥了各警组的专业优势和特长。

  与此同时,余姚市公安局还注重建立“逆向查询”机制,由民警带领民防、综管员等力量,按照视频监控所指向的案犯轨迹进行实地侦查,进一步确定案犯身份信息、掌握犯罪证据,进而实施抓捕。

  就在今年9月17日,余姚兰江街道市民胡先生停放于小区内的一辆私家车被撬。余姚警方接报后立即开展侦破工作,但由于失窃位置没有监控,民警随即转向“实地踏勘”,走访周边群众,并掌握到一条重要线索:在案发时段,有一名“光头男”骑着电瓶车在失窃轿车前逗留。随后,民警在周边的视频监控中发现了那名“光头男”的身影,最终在案发后第6天将河南籍嫌疑人罗某抓获。孙波 刘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