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①
|
 |
②
|
 |
③
|
 |
④
|
①明代木雕观音坐像。 ②明代檀香木雕释迦摩尼佛像。 ③元代木雕释迦摩尼佛像。 ④清代康熙年间夹纻漆金无量寿佛。 10月13日,为期一周的“法相庄严”造像艺术集展在宁海广德寺文化苑落幕。 这是宁波首次以木雕佛教造像为主的专场佛像展览,40余件佛造像珍品均出自宁波藏友之手。 此展汇聚了释迦牟尼、观音菩萨、文昌菩萨、阿难尊者、罗汉、魁星、文曲星、护法金刚等一批法相庄严的宗教造像。其中明清代木雕占据多数,也不乏元代等早期木雕作品。 记者 黄银凤 文/摄 早期木雕十分罕见 明清木佛成收藏主流 在“法相庄严”造像艺术集展中,有一尊元代释迦牟尼佛像木雕非常引人注目。它是早期木雕佛造像作品,十分难得。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元代彩绘贴金木雕文殊菩萨”相仿,具有典型的元代佛造像特征。 “古代早期的东西能充分体现中国佛教最辉煌时期的艺术水准。国外博物馆最喜欢的就是木雕和石雕佛像,因为它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对佛像和佛学颇有研究的“智者吃果”(网名)说。 而元代的佛像有其特定的礼法规矩,从外表形象到内在的精神状态,从脸型、体型、姿态、服饰、执物、背光、莲座乃至龛形,都显露着不同的样式与特点,显示着自己所独有的风格。 中国最好的雕塑是在唐宋,雕刻水平最高的木雕佛像就是唐宋木雕佛造像,但这期间作品存世量实在太稀少了,能够面世的唐宋木雕几乎不可见。至元、明、清代,雕塑水平有所下降,但不能说就没有好东西,其实各个时代都有精品出现。 早期木雕佛像存世量稀少的最大原因,在于木雕佛像非常难保存。水、火、虫、磕碰等等,对它都是致命的。金铜就不怕这些。高古的木佛留存到今天基本上全烂光了。国外的大博物馆,也就藏了屈指可数的几尊宋元木雕,品相上也有很多残损。 明代以前的木雕佛像几乎只有在国际大博物馆才能找到。另有少量在国内大寺院内收藏。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也大都是明清木雕佛像。而宁波藏友收藏的明清木雕佛像,藏品多半是从海外回流。 据资料记载,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有一尊14世纪元代木雕佛像,造像人物是普贤菩萨。国内博物馆馆藏高早期雕佛像更是寥寥无几。只有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尊宋代的木雕佛像。 木雕佛像拍出500万元天价 宁波藏友强势入手 近几年来,金铜佛造像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占据了佛教艺术品拍卖的主体。而同为佛教艺术品的木雕佛造像由于材质的特殊性,保存颇为不易,存世较少,多是零星出现在拍场上。 2013年6月3日至4日,北京古天一拍卖推出国内首场木雕佛造像专场拍卖,全场28件佛造像成交22件,成交率78.6%。 其中一尊明代木雕描漆水月观音坐像以68万元起拍,最终以178.25万元成交。一件明代木漆金男相观音也拍出69万元的高价。 据透露,早在2011年,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件明代韦驮菩萨木雕佛像就拍出500万元的天价。 “眼下,木雕佛像精品越来越少。品相好,没有残缺,也只能到明清木雕佛像中去找了。”收藏了近十件古代木雕佛像的宁波藏友“丰镐山房”(网名)透露。 现在国内真正的佛像精品非常难找,只能到拍卖会上与大藏家们同场竞价了。比如,此次造像展上一件清代康熙年间夹纻漆金无量寿佛,是他从北京拍卖会上花58万元拍来的。 而成为全场最具震撼力的佛像,是宁波藏友王海云提供的一尊明代木漆观音坐像。 这尊观音木雕坐像高达90厘米,佛像整体体态自如,细部刻画精致,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特别是面部表情,委婉含蓄,深沉内省。 从这尊观音菩萨造像的整体造型和细部表现分析,应该是明末华北地区山西雕刻的。它代表了明代雕刻的高超艺术水准,历经五百年的动荡与风霜,依然掩饰不住其艺术魅力,令人赞叹。 早在2006年,在杭州一次拍卖会上,它以30万元落棰。在2009年的北京匡时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文玩藏珠”专场上,这尊佛像再次现身,并以59万元成交。 去年,王海云从广州一位藏家手中将这尊观音木佛请回宁波,花了近80万元。 王海云说:“这件宝贝流传有序,花近80万元买下它,我觉得很值。如此尺寸高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明代木雕观音菩萨像存世量十分罕见。” 王海云透露,在此像的背后刻有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纪年款,为这尊观音菩萨像提供一个重要的时代标尺。 看材质 品雕工 木雕佛像成艺术收藏“潜力股” 木雕佛像在拍卖市场上仍属于小众收藏门类,主要是由于木质佛像在流传中难以保存,故而市场对木雕佛像的认知度远远低于铜鎏金佛像,在价格上木雕佛像还处于低谷。 也正因为如此,木雕佛像在艺术价值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上升空间。据资深藏友分析,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自古木雕材质多种多样,而选用木材的珍贵与否自然是品评木雕艺术品的重要依据。 “法相庄严”造像艺术集展上,不少木雕佛造像材质涉及檀香木、黄杨木、楠木等名贵品种,其中一尊明代檀香木雕释迦牟尼佛像更是十分珍贵,它开脸慈祥,雕工细腻,充分运用檀香木的纹理,随形运刀,没有一丝漆饰,但气场天成,气韵生动,尤其衣饰飘逸流畅,颇有几分“吴带当风”的神韵。 “别看它个头小,身价相当不菲,我看到后爱不释手,恳请藏友转让,最后花了好几十万价格才将它请回家。”宁波藏友“丰衣”(网名)告诉记者。 其二,与铜鎏金佛像相比,木雕佛像具有单一性和独特的不可复制性。从工艺上看,明清铜鎏金佛像很多是采用“失蜡法”制作而成,若模子做得不尽人意,还可以再修改。但若将木料雕坏了,便难以修改,只能作废。 具体来说,古代木雕艺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产生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木雕艺术风格。 此次专题展览中有浙江、晋南、京造,以及福建、江西、江苏、湖南等各地木雕,几乎囊括了国内主要木雕佛造像产地。以木漆金、木彩绘工艺为主,重现了古代木雕佛造像的华丽精美。 由于年代久远木雕自然风化的缘故,一些雕像原有的彩漆虽有部分脱落,却更具岁月感,呈现出古朴斑驳之美。 ■相关新闻 首都博物馆前馆长马希桂等专家将来甬交流 10月17日,应宁波古玩城邀请,首都博物馆前馆长马希桂教授、厦门古代艺术品研究会王黔生会长及同仁一行将来甬作客,并将在宁波古玩城与宁波藏友开展现场交流指导。 马希桂曾担任中国防卫科技学院文物系主任,首都博物馆馆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也是著名陶瓷鉴定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此次来甬,马希桂将集中交流介绍当前海内外文博现状,与宁波藏友分享他在文博、鉴藏和考古从业生涯中的感触与启示。 记者 黄银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