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新闻雷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港口博物馆昨在北仑开馆

“大海螺”里的2600余件展品等您来参观

中国港口博物馆昨落成开放。

  “水下考古·宁波论坛”现场。
  市民正在参观中国港口博物馆。

  来源曲折

  2600件展品来自五湖四海

  据冯毅介绍,自从中国港口博物馆筹建以来,相关部门就开展了文物征集活动,通过多年努力,港口文物征集小组相继征集或借展到了战国船纹青铜缶、宋执罗盘陶俑、元代龙泉窑瓷碗、清乾隆光彩开光人物纹大碗,飞鹰号军舰编制草呈表手稿等一大批与港口相关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在征集的过程中,破费周折,拥有许多故事情节。

  说起清代妈祖木雕像的来历,征集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征集小组得知这件清代妈祖木雕像在泉州一位古玩商的手中后,他们便立即前往泉州与古玩商洽谈,结果,这位古玩商再三拒绝出售,并明确表示如要出售也只提供给泉州当地的博物馆。征集组并没有放弃,经过多次真诚的沟通交流,耐心介绍中国港口博物馆的定位和展示内容,古玩商终于被诚意所感动,同意把这件文物给港口博物馆收藏。

  征集小组成员和古玩商在交流中得知,这件妈祖木雕像来自一位锡兰王子后裔的收藏,他祖先当初因为两国商业交流便留在了泉州,这件文物是他本人在一艘渔船上发现所得到的。

  而广彩瓷器则是征集小组成员在2012年第七届亚洲国际古董艺术节展览中从英国收藏家罗伯特手中征得。北仑区博物馆文物专家陈卫立曾向媒体透露,征集到广彩瓷器是一次非常偶然的相遇,可谓一见钟情。当时陈卫立接待英国收藏家罗伯特,没想到看到了这只大碗,色彩斑斓、纹理丰富的大碗一下子吸引了陈卫立,于是,陈卫立立刻向罗伯特提出了购买这只大碗的想法,没想到非常顺利得到了这只大碗。

  陈卫立介绍,广彩瓷器是清代民间为出口贸易而专门烧造的,广彩瓷器色彩种类较多,纹饰丰富,布局繁密,体现了清代瓷器工匠高超的创作功力,之所以称之为广彩,主要是因为这种瓷器源自广州烧造,专供出口到欧美的外销器物。

  相关链接

  首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举行

  昨天,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北仑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在宁波基地国际报告厅举行。据悉,此次论坛为期两天,来自法国、越南、韩国、英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4位专家学者将围绕“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的主题,上台作专题报告。

  记者从论坛组织方面了解到,专家学者的报告内容将涉及国际水下考古的发展趋势与最新成果、中国水下考古的技术创新与方法探索、水下考古的项目运作与项目管理、“小白礁Ι号”水下考古及相关问题等方面。论坛的召开将不断提升我国水下考古的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水下考古界的合作交流,共同做好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保护、研究和利用。

  专家评论

  这是对海洋文化的

  良好继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秘书处主任 乌瑞克·盖伦博士)

  中国港口博物馆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的落成是一项巨大的成就,是对这种海洋文化的继承,对于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海洋文化遗产,传播海洋文明,促进世界海洋事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交流和传播将为世界海洋文明架起沟通的桥梁,起到非常重要的联系作用。在今天,我们可以见证中国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水下文化遗产,将对这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参观者来到这个美丽的博物馆。

  上下联动、共建共享

  的模式是又一创举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

  这些年来,宁波坚持水陆考古并进、保护展示并举,在机构建设、人才培养、业务开展、学术交流、展示宣传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创新的探索,特别是在水下考古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宁波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水下考古队员,其人才储备与业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已然形成了“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作为我国首个挂牌成立和第一个落成投用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宁波基地的顺利竣工和正式开放,凝聚了无数的文物工作者、工程建设者的智慧与心血,也充分体现了宁波市委、市政府和北仑区委、区政府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历经四年的建设实践表明,宁波基地与港口博物馆合作建设,资源共享,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机构的优势,提高地方政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互利多赢。这种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模式,可以说是国家和地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又一创举,也为其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市民参观

  不少“铁杆粉丝”

  转了好几趟车赶来参观

  中国港口博物馆开放首日,吸引了来自宁波各地区的市民慕名参观。他们中有些是自发组织前来捧场的春晓镇镇民,有些是附近街道居委会组织的“夕阳团”,还有转了好几辆公交车,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馆的“铁杆粉丝”。

  今年74岁的叶万甫家住小港,今天早上他与同村近10人组成了“大部队”,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了港口博物馆。记者见到他的时候,叶大爷正非常熟练地用手机拍摄藏品。“我对博物馆很感兴趣,宁波博物馆我也去了好几趟。听说这是全国首个港口博物馆,我当然要过来捧场了。”叶大爷告诉记者,新造的港口博物馆造型很有标志性,看到两只大海螺就让人想到了海洋。“这里的藏品了不得,这么多还都跟海洋、港口有关,你看我手机里已经拍了好几十张了。”

  在近代的甲午战争展区,记者见到了专程从山东赶来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副馆长王记华。原来,港口博物馆里陈列的与甲午战争有关的部分展品是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里复制而来,包括十管格林机关炮、哈乞开司单管速射炮等。“港口博物馆在博物馆界是一个新的突破。作为涉海类博物馆之一,港口博物馆不论是从外观设计、内部装饰,还是藏品质量而言都是不错的。”王记华说,“一方面它总结了中国港口发展历史,起到了教育、展示、普及的平台作用,另一方面它将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水下考古学术研究发挥积极和显著的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