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惠利中学蝉联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的舞蹈《老师妈妈》。 |
新闻现场 10月14日~17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财政厅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办,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李惠利中学、宁波市海曙区青少年宫承办的2014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在宁波市文化广场大剧院举行。 本届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主题为“民族魂·中国梦———阳光下成长”,来自全省各地的60所中小学代表队,分别参加小学组儿童歌舞剧、初中组舞蹈、高中组舞蹈的现场展演。本次艺术节,宁波效实中学、宁波三中、宁波市李惠利中学、爱菊艺校、海曙区青少年宫、鄞州区横溪镇初中,代表宁波参赛。 近年来,我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得到快速有力的推进,取得骄人成绩,积累了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周 浩 陈吉玲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基础得到明显改善。近几年,我市通过创建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工程示范区、出台《宁波市城乡中小学体育艺术卫生基础建设“8个百分百”3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等一系列抓手,着力解决艺术场馆设施不足、小学及农村学校艺术专职教师不足等制约学校艺术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全市800多所中小学基本已按国家标准配备艺术教育器材设施,中小学专职艺术教师的配备水平获得较大改善。 严格落实艺术课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是学校艺术工作的主要目标。我市将落实艺术课程计划,提升艺术教育质量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2009年起,我市在省内首先开始推行义务教育段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实施质量成因调查与追踪,监测结果通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并作为考核各地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2011年,我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项目被列为浙江省教育改革和开放试点项目之一。 营造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机会均等的良好氛围。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是学校艺术工作的方向。为此,我市在开展学生艺术活动时,注重学生参与面,大力推广合唱、群舞、合奏等集体项目,注重向农村地区倾斜,在各类中小学生艺术比赛展演中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让农村学生也有在市级舞台上表现自己的机会。 成功创建近百所艺术特色学校。我市已多年开展艺术特色学校申报评估工作。在通过市级评估的基础上,推荐学校参评省级艺术特色学校。全市现有44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和50所市级艺术特色项目学校。2010年起,我市进一步出台政策扶植特色学校建设。根据规定,艺术特色学校在中招过程中,经批准可根据自身的学校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在招生计划数的3%范围内,自主录取艺术特长生。经过多年建设,不少特色学校已成为全市艺术教育的佼佼者,如本次比赛的承办学校———李惠利中学的舞蹈、声乐,效实中学的管弦乐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相当的知名度。 强化学校艺术工作督导和考核机制。保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我市将学校艺术工作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状况在各类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将其作为评价各地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人物故事 一位男老师和他的舞蹈团队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专业的吴迪锋老师,2003年进入李惠利中学。 彼时,学校的艺术中心正处在筹备阶段,刚走出校门的他不得不身兼多职:既要做舞蹈各个专业的教师,开设舞蹈基本功课、芭蕾基础训练课、民间舞蹈课、剧目课,又要担任钢琴教师和声乐教师,教授几个班级的课程。 在李惠利中学舞蹈队组建之初,各方面条件都异常艰苦,舞蹈排练厅里的设施十分简陋,连基本配备的空调都没有。因为舞蹈训练的特殊性,所以学生都要穿特殊的练功服。练功服穿上是冬冷夏热。冬天,为了让学生们取暖,他常常在上课前带学生跑步半个小时,等身体发热后再进行舞蹈训练;夏天,舞蹈排练耗费了大量的体能,学生们练习了一会就都大汗淋漓。而身为教师的他不仅要指导,还要亲自做示范,一堂课下来,汗水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水蒸发后的盐花一圈圈地出现在衣服上。 他却风趣地和大家说:“舞蹈专业的学生就是幸福,这样洒下汗水,既训练了舞蹈功底,又达到了减肥的目的,真是一举两得!”就是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才让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更高的方向。 吴迪锋曾先后获得2010年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的创作一等奖、2013年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的创作一等奖。这在宁波市艺术教育史上是第一个重量级的奖项,并且一连两届获奖。 在不断地学习和培训中,不断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因为平时和学生打成一片,熟悉学生生活、校园文化,这些都给他的舞蹈创作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借着各级各类比赛的东风,2008年创作了《同学》;2009年创作了《青春起跑线》;2010年创作了《回家》,这三部作品分别获得“浙江省首届中小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舞蹈比赛一等奖”、“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舞蹈比赛一等奖”。周 浩 农村孩子的艺术梦 鄞州区横溪镇中学继2012年获得省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后,今年又一次入围省赛的现场决赛并再获一等奖。学校副校长葛成军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学校一直以在艺术教育中注重营造育人的和谐氛围,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2012年10月11日晚,杭州大剧院内灯火通明。这里正在进行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舞蹈比赛,宁波市的参赛作品《快乐甲板》从2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省一等奖。而这,是一群没有丝毫舞蹈基础的鄞州乡村少年跳出的快乐之舞。 《快乐甲板》诞生在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上。晚会没有华丽的舞台、耀眼的灯光、震撼的音响,甚至连舞台的幕布都是学生手动开合的。可即便如此,孩子们仍然十分期待这个节目,总是自信地站在台上唱啊跳啊,台下的掌声也一阵接着一阵……除了愕然,老师们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农村孩子的朴实、纯真及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 随后,《快乐甲板》被选定参加鄞州区中小学生舞蹈大赛。音乐老师孙姣对舞蹈进行精编,并从全校海选舞蹈演员。女舞蹈演员很快就选出来了,可12名男演员却没有着落。愿意跳舞的男生不多,好不容易相中的苗子,家长又反对:“男孩跳什么舞啊,现在的男孩普遍缺乏阳刚气概,越跳越娘娘腔。” 好说歹说,终于把舞蹈队伍拉扯起来。由于学校没有舞蹈教室,学校食堂和教室便成了排练场地。每次排练,小演员们都要搬出教室里的桌椅,排练完又搬回去。男孩没有舞蹈功底,侧翻、倒立、压腿的动作一点儿也不会,学校请来了东海舰队的官兵,为孩子作指导。 有一天,一名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排练,当场就眼泪掉下来了:为了做好一个侧翻动作,孩子一次次地翻着,一次次地摔倒,但每一次孩子又站起来坚持做动作。家长的观点变了:“跳舞也要能吃苦,我相信儿子能磨练出更多的阳刚气概来。”在比赛前一天晚上,队员们兴奋得睡不着觉,很多人竟是第一次穿上专业的舞蹈鞋。 今年,学校选送的《步调一致》再次进入省艺术节决赛,这群被艺术梦想激励着的农村孩子,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越跳越精彩。周 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