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纪城里的魅影

———我市警方摧毁特大传销团伙纪实

  9月13日晚,在杭州湾世纪城小区公安民警抓获多名传销团伙成员。
  民警绘制的传销网络层级图。
  传销头目扣留的成员银行卡。

  9月13日晚,市公安局组织市局和慈溪、杭州湾等地两级500多名警力,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端掉盘踞在杭州湾新区、慈溪市区的“1040”传销组织,抓获传销骨干分子33名,其中A级头目3名、B级头目30名,排查传销窝点230余处,劝返800多传销人员,并收缴各类传销资料1000余册,缴获作案车辆、手机、银行卡、笔记本电脑等大量赃物。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邱 策/文

  通讯员 包 炜/摄

  新建小区惊现非法传销

  去年8月,杭州湾新区公安分局摧毁一个聚集在世纪城小区的特大传销团伙,先后抓获27名传销头目,教育、遣返600多传销人员(今年5月19日本报曾详细报道),非法传销活动在当地一度销声匿迹。

  不料,今年3月份以来,杭州湾新区公安分局却陆续接到有关辖区内存在传销活动的报警,而且传销人员聚集地依然是世纪城小区!难道是前面打击的传销团伙还有漏网之鱼,重新组织传销人员死灰复燃?

  当地警方立即派员展开调查,结果发现确实有少量传销人员租住在世纪城小区,但跟前面打击的传销组织并无关系,而且这个新传销团伙的头目并不在那里。

  由于传销人员大多是被诱骗而来的,警方要打击处理的主要是组织领导传销组织的头目,因此对传销人员只进行劝返,但也并未放弃对传销头目的调查。

  800多传销人员租房210套

  没想到,就在警方对传销人员进行劝返时,传销团伙头目却“迎难而上”,组织大批传销人员进驻世纪城小区。小区的房屋租赁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一个多月时间从每月每套一两千元上涨了一倍有余,而且很快就租出去了上百套房屋。

  据慈溪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童剑生介绍,这个传销团伙也是“迁入式”的。来自山东的团伙头目王某等人本来在安徽合肥组织传销活动,前年7月还发展到江苏南京,传销地点也都在当地的世纪城小区。

  去年五六月份,由于跟上家辛某等人闹矛盾,王某独自出来发展传销组织,还从南京带周某、孙某到慈溪和杭州湾新区世纪城等地考察,打算将在南京经营的“自愿连锁经营”传销组织分流而来,并搭建起新的传销组织机构。

  不过,由于当时警方正在打击另一个传销团伙,王某等人隐藏起来,并没有在杭州湾新区开展传销活动。直到今年三四月份,合肥、南京两地加强对非法传销的打击,王某等人迫不及待想找个新出路,就把两地的传销人员分批迁到杭州湾新区世纪城。

  据事后调查,截至案发为止,这个传销团伙累计引诱800多名传销人员,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租用了杭州湾新区世纪城210余套商品房,大肆进行传销活动。

  33名传销骨干一网打尽

  就在当地警方调查排摸时,有网友在网上反映我市暗藏非法传销组织的消息,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8月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刘凯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公安机关迅速查实,坚决予以打击。

  市公安局迅速抽调市局和慈溪、杭州湾新区等市、县两级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进行深入侦查。通过各种手段细致侦查,专案组很快查明这些传销人员的真实身份,并确认了传销头目的身份和落脚点。

  同时,专案组通过约谈举报人和接触部分传销人员,经多方信息汇总查明了这个团伙的传销模式是所谓的“自愿连锁经营”活动,并根据前期掌握的组织模式、人员名单、资金流向等情况,初步绘制出了杭州湾地区从事“自愿连锁经营”的伞形图。

  由于传销团伙中老总级别的骨干都居住在慈溪城区浒山、古塘、白沙路3个街道,各自租下了一套高档商品房,王某、孙某等主犯更是在安徽、山东等地遥控指挥,专案组不仅派侦查员摸清了传销骨干在城区的20多个藏身点,还派出追捕民警赶赴安徽、山东等地。

  9月13日晚,市公安局组织500多名警力开展统一收网和集中查禁行动。为了避免打草惊蛇,20多个抓捕小组并没有统一集中起来,而是分散到慈溪城区各个派出所。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行动!”专案组成员从先前就创建的微信群里收到指令,各个小组从临时驻地鱼贯而出,分赴事先安排的各个抓捕点。与此同时,远赴安徽、山东的追捕民警也进入预定位置。

  在当晚的行动中,警方一举抓获王某、孙某等传销骨干分子33名,其中A级头目3名、B级头目30名,并缴获作案车辆、手机、银行卡、笔记本电脑等大量赃物。随后,另一路民警在杭州湾新区对盘踞在世纪城小区的传销窝点进行排查,陆续劝返800多传销人员,并收缴各类传销资料1000余册,彻底打掉了这个盘踞在杭州湾新区、慈溪城区的庞大传销组织。在此次收网清查过程中,未发现有在校大学生参与。

  揭秘:

  这是什么样的传销网络?

  据专案组成员的杭州湾新区公安分局侦查大队大队长黄峰达介绍,这个传销团伙与去年打掉的传销团伙的模式如出一辙,只是骨干分子都换成了山东人。他们在建立相应的机构后,通过老总室、经理室开会、学习、检查、处罚等手段,层层管理传销人员,促使下线人员不断发展新人。

  这个传销组织也是以“1040工程”、“自愿连锁经营”、“纯资本运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为名,要求参与者购买1份至21份份额(第一份3800元,第二份起每份3300元),以获得加入资格,每名成员可发展3名直接下线,后由伞下人员继续向下发展下线,且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晋升级别和计酬的依据,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传销组织,从中骗取钱物。

  传销组织还采取“五级三阶制”(五个级别、三个晋升阶段)的模式进行管理。五个级别自下而上依次是:1~2份为E级实习业务员,3~9份为D级业务组长,10~64份为C级业务主任,65~599份为B业务经理,600份以上是A级老总。而老总又分为一代老总、二代老总、三代老总,直至四代老总“出局”为止。这样,一个人从申购69800元加入到最后所谓的出局,最高可获得1040万元的回报,大约是一年的时间,这就是他们宣扬的“1040工程”。

  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实习业务员销售份额达到规定的份数后晋升为业务组长,再晋升为业务主任;第二阶段为业务主任销售份额达到规定的份数、培养2名直接业务主任,晋升为业务经理;第三阶段为业务经理销售份额达到规定的份数、培养3名直接业务经理,晋升为老总。他们按照级别发展伞下人员购买份额的数量计算报酬,包括直接提成、间接提成、销售补助等。

  传销人员是怎么被洗脑的?

  据黄峰达介绍,跟上次打掉的传销团伙一样,这个传销团伙组织也很严密,要求每个成员严格按照所谓的《生活经营管理二十条》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私自到外面吃饭,不能喝酒,不准在路上闲逛、吃零食、签名、打电话、讲行业的话,不许三五成群,不许进洗浴、网吧等娱乐休闲场所,甚至不能跟当地人拉关系,套近乎,要搞好同楼居民和房东的关系,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等等,一旦抓到要罚款。

  黄峰达笑言,这些传销人员都很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不骚扰当地居民,看上去似乎比本地人更讲文明,但实际上这只是传销组织为了控制传销人员,不让他们与外界接触联系,一方面以所谓的自律防止传销人员滋扰当地人生活,从而避免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而遭受打击,另一方面为了宣传他们确实是所谓的商人,搞的是经营活动,不是传销,更好地对成员进行洗脑活动。

  那么,他们是怎么对新人洗脑的呢?据黄峰达介绍,他们会对新人进行一系列培训:造梦(引导新人树立赚钱的价值观)、承诺(只要好好做肯定能赚到钱)、列名单(就是把亲友、同学等熟人名单列出来)、邀约(把亲友或熟人骗来洗脑)、讲工作(宣传国家形式、带动世纪城的发展,需要我们投资支持)、跟进(进一步让新人认可“自愿连锁经营”的真实性)、检查学习工作制度(教育规范新人的行为,包括不违法、维护卫生、不闹事等)、复制(把整套理念、流程延续下去)。他们就是这样对新进人员进行“洗脑”,不断发展新人加入。

  恶性循环的分赃骗局

  慈溪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童剑生告诉记者,这一类型的传销组织往往对下线和新人宣称,所缴纳资金的55%用于返利、45%用于缴纳国税和投资政府项目,其实45%的资金被A级以上头目瓜分了。这类传销的本质,是传销头目的分赃大会。

  他举例来说,花费69800元购买了21份份额,其中19000元是以提成、补助等返还给本人的。余下的50800元,直接介绍人分得6000元到8000元,其上家分得3000元到4000元,而一代到三代老总各分得10500元。另外,凡是拿到3000元以上的,还要拿出各自4%的份额交纳所谓的“公积金”、“税金”等,由出局的核心人员分掉。

  当然,这个分赃的秘密也只有处于伞尖的A级老总才知道。而要做到老总级别,就需要总数600份份额,至少要吸纳180万元的资金申购。在此之前,他们为了一夜暴富的美梦,每月7万元的保底工资,不断发展下线的传销人员。一旦晋级为老总,上级老总就会揭破谜底:高额保底工资不存在,只是那10500元的分赃。他们也不可能在当地投资,他们之所以把自己与下级业务员隔离开来,塑造成成功人士形象,就是为了享受下级的“成果”,让基层人员永远都不知道这样的内幕。

  新晋级的老总即使明白了这是骗局,也是有苦难言:毕竟自己手下那么多人,自己哪敢跟他们说明真相,要不还不被受骗的人生吞活剥了啊!于是,这些新老总也只能加入骗子的行列,维系着骗局的秘密,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据警方介绍,截至今年9月案发为止,王某等人大肆进行传销活动,参与传销人员累计申购份额15000余份,累计传销金额达5000余万元。目前,王某等29名骨干人员已被刑拘,另4人取保候审,此案还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