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5版:D壹时间 读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读一读本年度诺奖得主

和陪跑的小伙伴们

  

  中国作家莫言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国人对于诺奖的关注度迅速提升。今年,在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公布后,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更是受到大波粉丝的疯狂追捧。不过,在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比过程中,除了莫迪亚诺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同样都是值得认真拜读的佳作哟!下面,小D就跟大家一起来盘点下2014年诺奖评比中的那些热门作家及作品吧!

  

  记者 蒲超琳 整理

  诺奖得主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小说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他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术院小说大奖,1978年又凭借小说《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他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暗店街》解读:寻“我”记

  萦绕在莫迪亚诺心中的永恒问题,就是追寻人失去的身份,在《暗店街》中,他让主人公循着蛛丝马迹,穿越时间,像拼碎片一样拼凑自己的一生,却又始终无法抵达“我”之所在。而这,或许也正是莫迪亚诺对人之生存境遇的看法。他在小说中哀叹“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的时代”,社会性的力量如此恐怖,随时都有可能碾压、摧毁、隐匿人的一生,这给孤独迷惘的现代人带来的心理恐惧,与“占领”时期没有身份的漂泊人所感受到的并无二致。

  ●代表作《夜半撞车》解读:又一场回忆与寻找

  这是莫迪亚诺又一个回忆与寻找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即将迈入21岁的青年,他只身漫步在巴黎街头,一天深夜,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牌轿车撞倒,当他醒来,只见一沓钞票,而肇事者却不见踪影。为了弄清事实原委,他展开了调查。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追忆,此前几个月发生的往事、一些曾经出现在他青春时期的脸庞相继浮现。因为撞车事件突然,主人公开始直面惨淡的过去,可以这样说,在主人公混乱而萎靡的生活中,撞车无意间催生了一次精神意义上的“成年礼”。

  ●最新代表作《缓刑》解读:童年的映射

  同莫迪亚诺的许多作品一样,《缓刑》篇幅较短,但布满疑云。故事主角“我”和弟弟被母亲寄养在朋友家中,在这段日子里,“我”遭遇许多困惑:阿妮为什么会哭一整夜?校长为什么要开除“我”?阿妮和让给我的漂亮香烟盒到底来自何方?阿妮还有父母到底触犯了什么法律……

  一串串疑问是因为一直在寻找。寻找一个个答案的努力,本身也是对自己身份逐渐精确定位的过程。《缓刑》更像是莫迪亚诺对自己童年混沌生活的某种映射,“我”的寻找,又何尝不是莫迪亚诺自己在书中设置的一位代言人。

  第一陪跑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1949年生于京都伏见区。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

  ●新作《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解读:突破之作

  该小说被誉为“村上春树突破之作”。主人公多崎作有四个至密好友,他们的姓氏都带有色彩,唯独多崎作的名字没有,也只有他离开名古屋到东京读大学。大二假期,他突然被四位朋友告知要绝交,深受打击。十六年后,在女友的劝告下,他终于下决心去拜访抛弃自己的四个朋友,以弄清真相。由此开始了他的“巡礼之年”。

  第二陪跑

  恩古齐·瓦·提安哥

  恩古齐·瓦·提安哥是一名肯尼亚作家,1938年1月5日出生于东非肯亚的卡米里苏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粒麦种》、《界河》、《血的花瓣》等。

  ●代表作《一粒麦种》解读:

  对光明的希冀

  这是一部有关获得自由后的肯尼亚在早期混乱年代的小说,刻画了当时人们对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以及对英国殖民者遗留下的腐败和暴力的恐惧。

  小说中,作者通过不断的倒叙穿插,把自“茅茅运动”以来的十年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借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心理描写细致,作品中人物性格刻画入微,张弛有度。

  第三陪跑

  伊斯梅尔·卡达莱

  伊斯梅尔·卡达莱,1936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的吉诺卡斯特。1954年以诗集《青春的热忱》初登文坛。2005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代表作有《破碎的四月》、《石头城纪事》等。

  ●代表作《石头城纪事》解读:

  黑暗与曙光的交界处

  《石头城纪事》摆脱了常见的描写战争小说的窠臼,选取战争即将结束,曙光就在眼前为历史性时刻,入木三分地描绘社会各阶层最有代表性人物的心理状态、情绪和表现,着力展示各种社会力量对待新旧风气的不同立场和感情。作者出神入化地勾勒出历史转折关头的芸芸众生,巧妙地编织了各种人物的关系网。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