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熟悉的婚礼进行曲、手机铃声、广告音乐

很多都来自歌剧

俞峰:没看过歌剧就像没吃过西餐、没穿过西装

  甬籍指挥家俞峰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崔引 摄

  昨天下午,中央歌剧院院长、第六届国际声乐比赛评委会主席俞峰做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为宁波市民作了一场题为“走进歌剧———《茶花女》的大众文化魅力”的讲座。刚落座,俞峰就哼起了大家非常熟悉的婚礼进行曲,“很多人觉得歌剧很高大上,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其实很近。大家熟悉的婚礼进行曲、手机铃声、广告音乐,很多都来自歌剧。”

  

  记者 林旻 通讯员 章笑笑 

  歌剧周打开了普及歌剧艺术之门

  身为宁波人,这一次俞峰担当了国际声乐比赛评委会主席的重任。

  一出改编自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的鸿篇巨制《女武神》拉开了本届声乐比赛的帷幕,四个半小时的歌剧,让很多普通市民好奇,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在俞峰眼里,这是宁波举办声乐比赛的一个重大改变,“除了专业选手,也可以把这次比赛看成一个普及与提高的过程。因为相比其他的国际声乐比赛,今年还举办了一个歌剧周。《女武神》演完之后,所有的评委到后台来祝贺我们演出成功。25日晚上演的《白毛女》几乎人人都能看懂,我们的演出保留了延安时期原著的风貌,三个半小时的演出让很多观众热泪盈眶。”11月3日,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改编的歌剧《茶花女》还将在文化广场大剧院上演。

  国际声乐比赛连续四届在宁波举办,俞峰认为这和城市的属性有一定联系,“宁波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在这里办了四届国际声乐比赛,也不能说明宁波人有多爱歌剧,但这个城市愿意去接受、学习它。虽然我们的生活很传统,家家户户吃的菜都一样,家庭教育也差不多,但是宁波人愿意开拓创新。很像宁波帮的精神,不去做永远不会实现。”

  从本月21日开赛至今,选手们已经经历了初赛、复赛,即将在明日迎来决赛。谈及本届选手的情况,俞峰表示远超上届,“9月份我刚刚在奥地利林茨为一个声乐比赛做评委,这几天的比赛下来,我们的水准一点都不输给他们。比赛的水准取决于选手的水准,这一届的参赛选手水准总体都高。”

  歌剧有很多种,并不全是高大上

  近年来,中央歌剧院一直致力于推广、普及高雅艺术,连续几年设立公共免费开放日让观众“零”成本欣赏原创歌剧、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不少歌剧今年在甘肃、青海、福建、海南等地演出。“有400多年历史的歌剧是世界主流艺术,没看过歌剧就像没吃过西餐、没穿过西装。”俞峰举了个例子,2004年的时候,全国只有9个音乐学院,现在再统计,估计能有数百个了,由此可见民众对声乐的热情。

  “我们现在演的都是别人的作品多,别人演我们的少或者几乎没有,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从事这个工作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外国人来上演我们的歌剧。”采访中,俞峰表示自己未来的工作重心将放在创作上,大众对歌剧的认识有一定误区,歌剧也不尽是高大上,可以分为很多种,“因为艺术家与观众水平的不对等,我们分类创作,一部分是较为通俗的如《辛亥风云》《鄞地九歌》《红帮裁缝》等。刚刚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红帮裁缝》挖掘宁波地域文化,采用央地合作模式,接地气,目前已经演出56场,除了北京、上海,还在宁波的乡镇等地演出,老百姓很喜欢,因为讲述的是身边的故事。一部分是大家‘踮踮脚’可以欣赏的剧目,简单地说就是好听记不住,如果记得住就是通俗音乐了。但艺术深度加厚了。还有一类就是挑战世界、学术性、实验性的作品,超前50年,走在世界前列的。现在看不懂没关系,但是需要有人去做,这样中国的音乐才会进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