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宁波新闻·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鸡毛蒜皮老打110

  110接处警,很多时候遇到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民警不是“老娘舅”。如何在让群众满意和执法规范间寻找平衡点,考验的是基层民警的执法智慧。

  前天下午4点,记者来到海曙公安分局鼓楼派出所,恰逢值班民警李日准备对辖区进行巡逻。巡逻路线可以由值班民警决定,但必须覆盖辖区的大街小巷。

  强力推进接处警专职化建设,是全市公安机关自去年以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主要勤务机制归纳起来为:“屯警街面,有警接警,无警巡逻,巡处合一”。

  由此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出警反应速度越快,处警更专业,处置更有效率,群众的安全感就会相应增强。

  处警并不是人到现场就够了。李日说,规定要带的家伙很多,包括手枪、警棍、警绳、手套、录音笔、催泪瓦斯、手铐、医药箱、救生用品等,“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处警会遇到什么情况。”

  每次正式处警前,他都会打开录音笔,录下接警的日期、时间和大致情况,而且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录音笔也始终保持运转。这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民警,都是一种保护。

  整个巡逻过程持续了近一个小时,鼓楼派出所辖区不算大,一个小时已经能把辖区主要干道都走上两三遍。值得庆幸的是,没有遇到什么突发状况。

  回到所里,记者翻看了当天的接处警记录,共有18条,一半以上都是非警务案件。“一般我们每天的接警量在30起左右,差不多有70%是非警务类。”李日说。

  记者随便点开其中一条,是当天在鼓楼步行街北口发生的一起消费纠纷,一名女士因产品质量问题要求店主退货,店主拒绝,双方僵持不下,报了110。

  “我们只能尽量调解。”李日表示,遇到双方都不愿意退让的情况,只能引导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但不会半途把当事人撂在一边”。

  李日说,针对消费纠纷、劳务纠纷,他们和相关部门也有联动,对方也会有专人负责,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实习生 乐骁立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梁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