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蓝鲨”突击队员全副武装进行反恐演练。 |
 |
在110指挥中心,接警员们对每个警情都百分之百认真对待。 |
 |
巡逻队员在火车站巡逻执勤。 |
为积极适应当前社会治安新特点,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我市公安机关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宁波实际,在全市建立了一支“看得见、靠得住”的武装机动巡逻队伍。通过全面落实警力备勤和强化路面武装巡逻执勤,整体上构筑了点线结合、步车协同、防打一体的立体巡控网络,进一步提升了社会面动态管控和快速反应能力。 记 者 石承承 通讯员 苏文清 乐 峰 许炯君 许 悦 叶剑峰 钟陶行/文 记 者 王 鹏/摄 武装巡逻成效显著 7月4日下午4点左右,海曙天一广场西侧喷泉旁发生打架斗殴。接警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立即指令海曙公安分局江厦派出所和武装巡逻组001巡区赶赴现场处置。 3分钟后,武装巡逻组001巡区赶到现场,控制人员,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武装机动巡逻队于今年6月26日正式投入运转,其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域违法犯罪活动、暴力恐怖案(事)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先期处置。 以重点部位警力覆盖和5分钟内到场为主要依据,整个三江片区被划分为30个巡区,共投入武装巡逻警力620名。 在过去4个多月里,三江片区的街路面侵财类警情下降23.9%,两抢类警情下降33.1%,纠纷类和斗殴类下降10.1%,取得良好效果。 除三江片区外,全大市其他县市区也分别根据实际情况,设置2个以上常态化巡区,1个以上等级化运作巡区,严格落实人员、车辆、武器、通讯以及随车和单警装备,确保武装机动巡逻工作全面运作。 为弥补警力缺口,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还先后抽调2批次共120名机关民警按期出更执勤。 一位参加过武装巡逻的机关民警表示,武装巡逻常态化,体现出警察队伍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的人性化魅力,让警民和谐随处可见,让犯罪分子为之胆寒心惊。也使民警本身得到了很好的体验和锻炼。 据统计,从6月26日至10月20日,全大市刑事类和治安类110指令出警数同比去年下降10.3%,其中街路面侵财类警情下降21.6%,两抢类警情下降22.7%,纠纷类和斗殴类警情下降9.3%,武装巡逻成效显著。 导、巡结合提升处警效率 8月5日晚上8点半左右,家住江东景苑小区的肖女士途经曙光菜场旁的三江超市门口时,被人抢夺走三星手机一部。犯罪嫌疑人得手后,往外滩大桥江北方向逃窜。 市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指令江东公安分局明楼派出所赴现场处置,同时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逃跑方向通报给在附近巡逻的武装机动巡逻队,进行围追堵截。 大约15分钟后,犯罪嫌疑人在和丰创意广场附近被民警抓获。这次快速的抓捕行动是110指挥中心与武装巡逻相结合,统一指挥调度,快速处置的众多成功案例之一。 据了解,市公安局武装机动巡逻队实行等级化勤务响应,应急指挥勤务由市局110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四区分局110指挥中心协助指挥,这就要求指挥中心在警情分析、指令下达过程中务求快而准。 “每台武装巡逻车和基层派出所的出警车上都装有高清摄像头,可以从监控画面看到现场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指挥调度,更好地指导出警民警做好接处警工作。”陈元钊介绍道。 7月7日晚上7点35分左右,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宁波大学东门农贸市场有人打架。处警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另有三名年轻男人赶到,且情绪激动,指挥中心通过视频镜头了解情况后,立即指令江北武装巡逻队、巡特警等50余名警力赶赴现场。10分钟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 “为最大限度提高接处警效率,在遇到重大警情时,从接到报警起,指挥中心必须在30秒内将指令发给第一出警单位。”市局110指挥中心一科科长陈元钊说,在第一时间将指令下达给出警单位的同时,指挥中心将根据情况,适时调度武装巡逻队,达到“兵从天降”的震慑效果。 而要做到警情分析和指令下达的迅速、准确,离不开日常扎实的基础工作,以及对接警员们严苛的培训。 “除了熟练掌握宁波交通状况、区域特点等情况外,接警员在每天上岗前都要对前一天工作进行自我点评,下班时再对当天工作进行总结,查找自己在接处警过程中的不足。”陈元钊说,“同时,中心每个月要定期举行录音点评会,在交流、比武中提高每个接警员的业务能力。” 重点区域不留死角 新落成的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后,海曙公安分局抽调了30名民警、30名协警,投放3辆处突巡逻车,重点对宁波火车站、汽车临时南站2个区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控。 据了解,宁波南站区域实行梯次调度,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视情调度不同梯队展开处置,每个梯队的民警在处警时都有时间、操作规范等各项要求。 遇到突发情况,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向第一梯队发出指令,在1分钟内赶赴现场展开处置,后按照现场实际情况,梯次调度第二、三、四梯队处置力量,同时明确其须分别在接指令后10分钟、10分钟及2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置。 据统计,自铁路宁波站开通以来,警方共成功处置各类警情1155起,其中突发事件警情6起;实现恶性突发案事件零发生。 不仅是火车站,机场、地铁、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警方都洒下了24小时巡控的“天罗地网”,确保重点区域不留死角。 在机场,全副武装的16名警力,对候机楼等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的治安巡控巡逻。同时,由指挥中心安排专门人员,以候机楼公共区域为重点,运用视频进行不间断地巡控。 8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巡逻队员在候机楼发现一名男子行为异常。通过盘查,发现该男子系一起盗窃案在逃嫌疑人,当场将其抓获。从发现报告到处置结束,整个过程用了不到10分钟。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投入运营后,地铁站及沿线也成为武装机动巡逻的重点区域。目前,公安机关投入50名警力,分6个巡逻小组,负责站点及轨道车辆内的巡逻防控工作。 在客流高峰时段,巡逻队员通过沿线巡逻与视频查看相结合,进行地铁运营秩序的动态监控,主动预防和打击轨道区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而每天深夜,在地铁即将结束运行时,巡队员还将进行跟车巡逻,为落单的乘客提供保护。 家住鄞州高桥,在市区做外贸工作的陈女士对此感触颇深,“当我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时,经常能看到民警巡逻的身影,感觉很踏实很放心。” 剑锋直指危机状况 如果说武装机动巡逻队是宁波公安的一柄利剑,那么“蓝鲨突击队”无疑就是剑锋。它是目前我市唯一一支应急处突、反恐攻坚的专业力量,承担着市区各类暴力恐怖袭击及严重暴力犯罪的处置工作。 “蓝鲨”现在编队员70人,平均年龄为30周岁。其中特招队员49人,分别来自武警“雪豹”突击队、各级体育学院搏击、散打等高素质人才。 其中,有接受过国外顶级特种部队训练的“反恐精英”章建;获得全国“特级教官”称号的范敏辉;拥有攀爬绝技的“蜘蛛侠”樊海永;以及“拆弹专家”王海标…… 在武装巡逻过程中,每当遇到严重暴力犯罪或重大突发状况,“蓝鲨”突击队作为尖兵力量,将在第一时间被指挥中心派往最前线。 每一个艰险复杂的任务,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容不得有丝毫的迟疑和闪失。只有在平时百倍付出,才能在执行任务中做到一击即中。 三伏烈日下,趴在地面温度高达四五十度的操场上练瞄靶,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寒冬腊月里,冒着雨雪在训练场上,一跑就是10公里……然而,在“蓝鲨”,这远远不够。用队员自己的话说,全年备训,不仅是在训练场上,还在出任务的路上进行演练,真正达到战训合一目的。 5月26日早晨6点,“蓝鲨突击队”接到市局指挥中心指令:鄞州区古林镇一座尚未启用的40米高压电塔上有一女子欲跳塔自杀,要求前往处置。接指令后,由突击、谈判、攻坚8名“蓝鲨”队员组成应急处置小组,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 在谈判专家潘学德安抚轻生女子的情绪后,“蜘蛛侠”樊海永通过攀爬接近该轻生女子,成功解救轻生者,整个过程用时不到3秒,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据统计,“蓝鲨”成立至今,先后成功处置入室抢劫、轻生跳楼等严重事件30余起,充分体现了“敢打必胜”的宁波特警本色。近年来,“蓝鲨”也活跃在全国抗灾救灾的第一线,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新疆维稳、2013年宁波余姚抗洪救灾维稳现场都留下了“蓝鲨”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