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商报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生情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单过

孑然一身的东北汉子病危之际捐出遗体,在温馨友情中,安然等待离开

  看到杨德成来看望自己,张宇虹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记者 王鹏 摄

  张宇虹45岁,在北仑大碶街道徐洋村的托老院里,他是最年轻的,却离死亡最近,他的淋巴癌已到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

  张宇虹孑然一身,9月回了趟吉林老家,本计划道别朋友后就进入茫茫的西藏大草原,孤寂地离开这个世界。

  但他还是返回了北仑,这里有他太多无法忘却的温暖:没有血缘关系的老杨兄弟,离职多年依然牵挂他的公司老板和同事,还有那一拨拨素昧平生的热心人……10月24日,张宇虹在《宁波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字,决定捐出遗体回报这段让人唏嘘的友情。记者 樊卓婧 程鑫 

  孤寂中的等待

  10月29日,是张宇虹多日来状态最好的一天。打了杜冷丁后,他觉得“舒坦多了”,拿起床边桌子上小瓶里的劲酒,咂巴了几口,又点上一支香烟。

  身边没有亲人,他在等着杨德成夫妇的到来。这是他每天唯一的念想。

  中午11点已过,杨德成夫妇还没出现。张宇虹闭上眼,这些年,一点一滴仿佛就在昨天。他总是花大把时间去回忆,和老杨家的一些往事,这让他减少些面对死亡的恐惧,找回一丝安心,觉得自己在这个世上并不孤单。

  张宇虹是吉林人,父母双亡,虽有兄弟姐妹,但联系甚少。他的人生字典里,家这个概念非常模糊。20多岁时,他有了女友,家里却连微薄的彩礼也拿不出,这让好胜心极强的他无颜面对,遂外出闯荡,并发誓不混出个样子,终生不娶。

  张宇虹从此开始了四处漂泊的游子生活。他先后开过黑车,做过装修,打理过饭店……

  2004年前后他来到北仑,入职北仑一家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做驾驶员,并与同是外来人的杨德成夫妇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德成老家山东滨州,当时在北仑当兵,妻子佘桂霞是老家邻村人,跟了过来,在大碶开了一家理发店。他们和张宇虹的交集就是在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理发店里开始的。

  2008年,杨德成的女儿还不满周岁,佘桂霞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理理发店,非常辛苦。做司机的张宇虹常常到他们店里来理发,偶尔搭把手。时间长了,他们渐渐熟悉,杨德成只要有空回家就把张宇虹叫来一起喝酒、聊天,慢慢成了朋友,后索性以兄弟相称。张宇虹大杨德成5岁,以哥相称。

  绝望时的陪伴

  “兄弟”迟迟没来,张宇虹心里有点惆怅,却没丝毫抱怨。他知道他们有好多事情要忙。

  杨德成夫妇那天确实很忙:他们刚开张的杨氏粥铺又在装修,杨德成的老父亲得了眼病,女儿也患上近视。当天,夫妻俩陪着一老一小到宁波看医生,折腾了一上午,到北仑时已将近下午1点。

  扒上两口饭,夫妻俩给张宇虹打包了鸡蛋羹和包子,就匆匆赶到托老院。张宇虹病情已经很重,只能吃这样松软的食物。

  张宇虹早已熟悉了他们的脚步声,人还没走进房间,就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今天怎么样?”

  “好多了。打针了呢,一点不痛了。”

  “饿了吧,赶紧吃饭。”杨德成一脸的愧疚。

  “不饿,真的不饿。桌上不是还有酒嘛!”

  杨德成熟练地在张宇虹下巴处垫上餐巾纸,一口口喂他吃下去。

  床边放着一个铁盒,是张宇虹用来吐痰的,佘桂霞帮他清洗。

  2008年,张宇虹查出食道癌,偷偷到李惠利医院做了手术。今年6月,他病情复发,转移成淋巴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短短两个月,这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就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什么也做不了。

  没了工作,没了收入,连住所也没有,而身边又没有一个亲人,绝望之际,幸亏杨德成夫妇挑起了照顾他的担子。

  对杨家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今年7月,佘桂霞为方便照顾,让张宇虹住到了自己理发店的阁楼上。没多久,理发店关门,夫妇俩打算开粥铺,想着在粥店附近给他租一间房子,可是没有房东愿意把房子租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夫妻二人只好将他安顿在一家小宾馆。

  当时,夫妇俩的粥铺刚刚开张,他们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一忙就是一整天,但无论多忙,杨德成每天都会去宾馆看望,并送去可口的饭菜。

  半个月后,张宇虹觉得花销太大,说什么也不肯再待下去了,而他的病也在一天天加重,随时需要人照顾。杨德成夫妇打听到附近徐洋村有一家托老院,于是又自己花钱把他送了进去。

  托老所有护工,也有饭菜,但他们依旧像以前一样,每天中午都要抽空去看看,送些好吃的东西。每隔几天,杨德成会叫一辆出租车,把张宇虹带到附近的澡堂子里去洗个澡。

  杨德成打定主意,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会尽己所能陪他走完最后的人生路。

  困难时的互助

  多年来,杨德成凡事都喜欢听听张宇虹的意见。

  由于长年闯荡,张宇虹有着比同龄人更丰富的经历。在佘桂霞眼里,张宇虹主意多,讲义气。他总是大大咧咧开开心心的,讲各种稀奇古怪的经历,和他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夫妻二人的认可,让长年漂泊在外的张宇虹有了种家的感觉,倍感温暖,一有时间就会来他们的店里转转。

  杨德成那几年有点挺不顺。2010年从部队士官转业后,他选择了自主择业,靠补偿金开始创业。他先开了一间澡堂子,没多久因为经营不善关了门;接着又开了自助洗衣点,生意也不好;又尝试着开了个电瓶车修理铺,没多久也关门了。每次遭遇这样的沮丧,张宇虹都会带着酒菜上门共饮,陪着他长吁短叹。

  后来,张宇虹又提了个建议:“要不你跟着我学开车吧?”

  这个时候的张宇虹,因为身体原因已经辞掉了驾驶员的工作,到新谷食品有限公司做清洁工。等杨德成考出驾照后,他便向朋友借了一辆车,带着杨上路,手把手地指点。很快,杨德成找到了一份做货车司机的工作,开始早出晚归地跑长途。但没多长时间,他又劝杨放弃,别再干司机了。

  “他呀,根本就不是开车的料。”张宇虹在病床上回忆,“不开窍,车子都跑到60码了,档位还在两档上,发动机轰轰地叫,他也听不出来。我后来才知道,原来他耳朵不是太好,这也怪不得他。”

  张宇虹数落着杨德成,这样开车,不仅每个月要多用好多油,还很危险。“我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我说你以前在部队不是干厨师的吗?不如重新干老本行吧。”

  张宇虹说他以前搞过建筑,适合做监工。那段时间,他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但还是坚持坐在椅子上现场指挥。

  很快,杨氏粥铺开始营业,生意果然不错。才开业10多天,隔壁一家店面转让,他们果断盘过来,开始第二次装修。

  “我们两个‘落魄男人’,都没混出个啥名堂来。我身体吃不消了,就想把他推上去……”张宇虹说着说着泪光闪动,“可能等不到这一天了。”

  临走前的心愿

  张宇虹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有个心愿,死前回趟东北老家,然后去西藏。老杨夫妇纠结了好一阵子,终于趁着暑假,领着孩子,陪他踏上了北上的路途。

  38个小时的车程比想象的漫长得多。他们没有买卧铺票,张宇虹途中病痛发作,恶心,呕吐,杨德成夫妇被折腾得一刻都不能合眼,不得不向火车乘警求助。

  两天颠簸,夫妻俩陪同张宇虹回到了他的故乡,见了他心心念念的朋友,逛了逛当地有名的景点,松花湖,五虎岛,也了解了他和家人之间的隔膜。

  在那里,杨德成夫妇终于知道他为何一直单身的原因。这个表面坚强淡薄的男人,其实内心处一直深埋着一块不愿触及的伤疤。

  佘桂霞说,张大哥很喜欢孩子,他常带着老杨家8岁女儿疯玩,给她买好吃的,给她买漂亮的篷篷裙和小旗袍。

  他甚至不顾病体亲自下厨给孩子做她最爱吃的东北油豆角,并手把手地教给佘桂霞,让孩子以后可以经常吃上这道菜。  

  东北行后,张宇虹病情加重,去西藏变成了一件不太可能的事。

  张宇虹曾设想让老杨夫妇把自己送到西藏大草原,然后孤寂地离开这个世界。但在老杨夫妇的反复劝说下,他还是回来了。因为,这里还有很多放不下的温暖。

  去东北前,张宇虹所在的宁波新谷食品有限公司得知他得了癌症。特意派人事经理张艳和公司工会主席前往看望,劝他再到宁波或者上海的大医院检查确诊。公司还给了他3万元的捐助,员工也慷慨解囊,为他捐款1.7万元,一次次劝他上医院。

  张宇虹清楚自己的病情,不愿意再去花这个冤枉钱,也不愿意再给任何人增添麻烦。但他一直记着公司的情。

  生命进入倒计时,张宇虹向杨德成夫妇交代后事,说要海葬,让自己真正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很快,他发现自己已经做不到“无牵挂”了。

  他和老杨夫妇这段让人唏嘘的友情在北仑当地论坛和微博微信上不胫而走后,除了老杨夫妇,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他。一对住在大碶的夫妇给他送来了一箱酒,一条好烟,还有600元钱;一名从内蒙古来北仑打工的保安赶到张宇虹床前,一边安慰一边塞了200元钱。他最早当司机的宁波沪东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一皙也到托老所看望张宇虹……

  杨氏粥店的善名也不胫而走。前几天,一位中年女士找到佘桂霞,硬塞给她2000元钱,说是受一位朋友所托,想帮助夫妻俩减轻一点压力。住在粥铺附近的一位好心市民对杨德成说,以后要是带张宇虹去澡堂洗澡,他负责开车免费接送。

  这一幕幕场景,让张宇虹不再孤独和无助。现在他又改变了主意,说要捐献遗体,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人家给我了这么多,我无以回报。把我的遗体捐出来,也算是我最后的心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