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汽修行业的服务需求量也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发展迅猛,在硬件方面,建造汽修厂房,购置先进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不断向大规模、高档次、高水平方向推进。在软件方面,重视汽车维修新技术培训,要求汽修工人必须经培训持证上岗。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近日发布消息表示,宁波将针对这些汽修行业的新变化,推出八项培养人才新措施,引导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往更高层次发展。 记者 范洪 通讯员 朱笑仪 李晓勇 措施一:成立技术委员会和工作室 由行业协会组织协调,选拔部分企业的维修工程师和维修高级技师,组成维修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并成立何南炎维修大师工作室,涵盖发动机、电器、钣喷、空调和机电等汽车维修板块,并向全市企业公布专家电话。当各企业在车辆维修中出现疑难杂症时,可电话邀请专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帮忙,由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负责帮助解决企业难以依靠自身技术实力排解的故障。 措施二:“名师带高徒”计划 由企业自行推荐青年技工,行业协会在技术专家库中抽调“名师”进行同厂协调搭配,采取授徒形式实行不脱产的培训教学,徒弟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训后,获得比原来高一等级的技术资质,缓解行业人才荒。 措施三:搭建技工网上交流平台 在行业QQ群空间内开设技工交流平台,依靠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力量,及时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缺口、行业人才流动趋势和业内拔尖人才的分布状况,科学调节和引导他们有序流动,避免人才的流失和闲置,最大程度发挥技术人才资源。 措施四:开展“专人专训” 应企业要求举办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主要是针对行业人才短板和企业维修实际需求开展。行业技能培训正在根据企业实际逐步实现四个转化:由行业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化,由综合性培训向专项技能培训转化,由大众性培训向选拔性培训转化,由行业出面组织向企业自发组织转化,以确保企业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经营实际的人才。 措施五:发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该举措旨在让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的专业需求,开设特色班级,企业为班级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并派企业内的优秀技工,不间断地到学校进行针对性讲课,并与学生提前签署就业协议。 措施六:技能竞赛常态化 每年举办技能竞赛,旨在青年技工中选拔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行业协会专家组,并成为“名师带高徒”中的新一代名师,逐步扩大“名师带高徒”活动的惠及范围。同时在整个行业中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发展氛围。 措施七:推出故障“网络视频会诊” 医院有网络视频会诊的方式,很方便地远程邀请名医参与诊疗,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汽修行业也同样可以———借助现有的汽车维修网络平台,推出对汽车故障的视频会诊。也就是说,由协会专业技术委员会成员坐诊,对各企业提交的维修疑难杂症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及时诊断。网络视频会诊故障,节省了来去往返企业的通行成本,使各企业足不出户便能解决技术故障。同时也大大节省了技术专家组成员的会诊时间,同一专家可以在同时段同步诊断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多个故障,进一步提升了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利用率。 措施八:成立行业工会联合会 联合各企业现有的工会组织组成联合工会体系,借助联合体的形式,对行业发展的动态、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等进行综合把脉,以集体智慧来宏观统筹和引导行业及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联合工会更便于为企业、为职工进行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