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甬优17优质晚稻成熟了,又是一个丰收年。 |
|
庄博打开烘干机做示范。 |
他,原是鄞州古林镇一家煤气服务公司的老板,还是一家轧米厂的老板,事业红火; 他,为救治患白血病的爱女,变卖百万家产,但女儿在骨髓移植后,因发生排异而离世; 他,从老板变成特困户,回到石碶街道上王村老家,从承包30亩稻田开始种粮,如今已成为拥有5080亩承包田的庄圆粮食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他,拥有总价值达400万元左右的农机,实现粮食生产和加工全程机械化,并给20多名农业工人买养老保险,按月发工资; 他,从2012年至2014年,连续3年累计向敬老院无偿捐赠优质大米1.5万公斤。 他,名片上的身份是“农民庄博”。“花不完的钱,还不完的债,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在接受采访时,庄博对自己的现状作如是总结。记者 毛信意/文 刘波/摄 一个沉甸甸的承诺 在鄞州石碶街道上王村的庄博农庄———庄圆粮食专业合作社见到庄博的时候,他正低头修一台烘干机。 46岁的庄博,1.80米的个子,高大壮实。在名片上,他标着的身份是“农民庄博”。 “三年前,我许下了一个承诺,要向全区的敬老院和公益单位捐赠1.5万公斤的大米。现在,我做到了。”庄博郑重其事地说。 许诺的事,要追溯到2012年。那一年10月,庄博找到鄞州区慈善总会:“从现在开始,我用三年时间,每年捐5000公斤大米,发放到全区26个敬老院和3家公益单位。今年先给6个乡镇的敬老院各500公斤,再给雅戈尔老年乐园1000公斤、鄞州区福利中心500公斤、鄞州区康复中心500公斤。我想让大家尝一尝我种出来的新鲜优质大米。” 10月19日早上5时刚过,庄博早早起床,和工人们一起装车运粮。所送大米是“甬优15”优质米品种,晶莹圆润,口感也好。送米第一站是鄞州区章水镇敬老院,庄博送去了500公斤大米。握着章水敬老院院长沈文和的手,庄博说:“这些大米都是我自己种的,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大家能吃得香。” 接着,他又给另外5个乡镇的敬老院和雅戈尔老年乐园、鄞州区福利中心、鄞州区康复中心,分别送去500~1000公斤的优质米。 2013年10月,“菲特”台风袭甬,给庄博带来巨大损失———连片的稻田泡在洪水中。庄博很心痛。有人劝他:“今年遇到这样大的困难,无偿捐大米的事,可以缓一缓。”但是,10月23日,鄞州区云龙镇颐养院收到了庄博捐赠的500公斤优质大米。紧接着,姜山镇、首南街道等8个镇、街道的敬老院,也分别收到了庄博送来的500公斤优质大米。 今年是庄博承诺的第三年。从10月20日开始,庄博给高桥、洞桥等8个乡镇、街道的敬老院,分别送去了500公斤的优质米。高桥镇敬老院一位88岁的钟姓老人说:“送米的人良心真好。阿拉要活得更长寿。” 不愿触碰的伤痛 庄博为何会许下连续三年、累计捐赠1.5万公斤优质米的承诺呢? “在我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大家伸手帮了我。我能发展到现在,也全靠社会的帮助。做人要讲良心。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果实、以自己的方式来回报社会。”庄博说。 在交谈中,庄博提起一段段往事。 18岁,庄博高中毕业,开始学习驾驶技术。“那时,社会上车辆很少,会开车的人也非常少。考出驾照后,我很快就找到一份开车的工作。后来,自己跑运输,做生意。” 20多岁结婚成家后,庄博通过努力打拼,渐渐地有了一些积蓄。他在古林镇开起了煤气服务公司和米厂,事业做得红红火火。 然而,厄运悄然降临。2002年,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突然生病,送到医院检查,结论是“白血病”。 在辗转宁波多家医院求诊后,夫妻俩又把女儿送到上海。医生告诉他们,只有骨髓移植,才有可能挽救这条小生命。 在万分焦虑与不安的等待中,终于有了合适的供体,并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夫妻俩祈盼女儿能一天天好起来。但是,在耗尽100多万元后,女儿没有度过排异难关,还是离开心爱她的父母。 为了救治女儿,庄博卖掉了煤气服务公司和米厂。在庄博四处筹集医疗费的时候,亲朋好友们纷纷伸出援手,借给他40万元。女儿就读的学校累计捐款四五万元。 对于这一笔笔捐款和借款,庄博都铭记在心。 从老板变成特困户之后 爱女离世,把庄博的心掏空了。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家产被变卖后,庄博从一名创业有成的老板变成了特困户。 2002年,庄博的事业跌到了低谷。无数个夜晚,他翻来覆去地思考一个问题:“债台高筑,身无分文,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2003年上半年,庄博从古林镇返回上王村老家。心烦意乱时,他总喜欢到村边田头去转转。那时,村民种一亩田的粮食纯收入不过几百元。很多人放弃种田,选择去城里做些小生意或打工。一片片粮田,成了杂草丛生的抛荒田。 有一天,庄博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国家重视粮食生产,从长远看,做种粮大户应该是有发展前途的。”庄博立即与父母和妻子商量。“你从小只跟着父母做过一些农活,没有像模像样地种过田。你能行吗?” 庄博说:“别人能当种粮大户,我也想试一试。不懂的、不会的,我都可以学。” 紧接着,庄博一家一家地到有抛荒田的村民家里拜访。村民们说:“我们荒着的田,也是白白地荒掉了。你现在家里有困难,如果你想种,我们免费给你种。” 那一年,庄博承包了30亩粮田,种了一季晚稻,亩产量仅为300余公斤。然而,当稻谷卖掉后,翻开日记本一笔笔核算收入和支出的时候,庄博看到了希望:“第一年能达到盈亏平衡!如果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那就能挣钱了!” 2005年,庄博的承包田扩大到160亩。买化肥、农药、柴油等都急需用大钱。有一天,街道通知庄博,鄞州区慈善总会推出了“创业脱贫扶一把工程”,只要填一份申请表,就可以获得1万元的扶助金。“竟有这样的好事!”庄博领到这1万元钱后,立即买了急需的化肥、柴油。 如今,说起这件事时,庄博还是满怀感激。“这1万元,也许在别人眼里算不上大钱,但是,我当时负债累累,我非常看重这笔钱。这是雪中送炭啊。” 2005年,庄博种粮净收入达到8万元。“做种粮大户也能脱贫致富。”他更坚定了种粮的决心。 2006年,庄博的承包田扩大到360亩。后来,鄞州区慈善总会看到庄博创业脱贫的路越走越宽,又先后分3次累计给他发放扶助款7.5万元。 庄博重新站起来了。“对于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都心怀感恩。”庄博说,做出捐赠价值10万元、1.5万公斤大米的决定,就是为了感恩。 有着商人气质的农民 当庄博从稻谷种植中重新燃起创业希望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开始困扰他,那就是种粮的劳动强度太大,劳动力很难招。 “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2005年,庄博购置了第一台农机———烘谷机。此后,庄博通过一年年的积累和借贷等方式,又陆续购置了拖拉机、植保机、高速插秧机、烘谷机、联合收割机、轧米机等。如今,庄博的农机总价值达400万元左右,他成了鄞州区拥有农机规模最大的种粮大户。从一粒种子下田到白花花的大米上市,实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全程机械化。 采访当天,庄博打开烘干机做了一个示范。开关轻轻一按,机器立即运转起来。烘干机配有自动温度及水分检测仪。割上来的新谷,输入烘干机中,输出来的就是燥谷了。 庄博告诉记者:“以前没有自动烘干机,会遇到很多困难:一是收割集中的时候晒谷场远远不够用;二是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以前每工几十元,现在即使涨到了每工150元,也是招工困难;三是遇到连续下雨天,露天不能晒,又没有足够的室内场地,只能把稻谷堆在一起,导致稻谷很快抽芽、霉变。” 2006年,庄博领头组建了庄圆粮食专业合作社,吸收附近12户水稻种植户,共同创业致富。如今,庄博的承包田达到870亩。庄圆粮食专业合作社累计种植面积5080多亩,社员发展到62户,除石碶外,还有来自集士港、洞桥等地的。 庄博给社员们提供种子、技术和农业机械服务,再将社员种的稻谷回收、加工,并打上“曲树桥”牌子销售。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年,庄博又迎来一个丰收年。阳光洒落在承包田田头,稻穗沉甸甸,满眼都是金灿灿的。庄博抓了几颗稻谷,放在手心,手指一捏,晶莹饱满的米粒就出来了。 “你看,这米的色泽和圆润度多好!市场上有的米是抛光过的,我们这么好的米,根本不用抛光,卖相就很好。”庄博笑着说,“这些是晚熟的甬优17、甬优15等品种的优质稻,现在已经成熟可收割了。这些优质稻米,经加工后,每亩能比普通的稻米多收入1000元。我把优质稻米直接供应给市场,现在已经有一批比较固定的订户了。” 从2008年起,庄博在种植常规品种稻米的基础上,还带领社员相继引种了日本“越光米”、“南粳46”等优质品种,并成功开发种植了生态富硒米。他种植的优质米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优质稻米称号、第十届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他种的“越光米”虽然平均亩产仅225公斤,但每公斤售价32元,这在鄞州区的地产米中价格是最贵的,亩产值超4000元,是普通粮食品种的4倍。 在这些年的种粮过程中,庄博也感受到新的困惑。除了农资成本和人工费上涨外,流转土地的租金一直在涨。从最初的100元一亩涨到200元、350元、450元,目前,更是涨到了850元~900元一亩。 不过,庄博仍然对种粮充满信心:“这几年,国家对种粮农民补助很多,有农机、良种、人才等补助,有中央直补,也有地方财政补助。种田还是有钱赚的。” 如今,庄博雇了20多名农民,给他们买了养老保险。 “花不完的钱,还不完的债,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庄博给自己作了这样一个总结,“花不完的钱,是说通过我的手头花出去的钱,源源不断,这些钱有买农机和各类农用物资的,也有付人工费的。还不完的债,是说银行贷款,老的贷款还没有还完,新的贷款又产生了。” 现在,庄博和妻子有了一对女儿,一个11岁,一个8岁。女儿们给庄博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希望。 祝福庄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