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警营内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鄞州警务保障

从1小时到5分钟 警务保障也是战斗力

  凌晨,一场有350余名警力参与的抓捕行动刚刚结束,大家陆续返回行动出发点。

  头盔、防刺背心、手电筒、对讲机、警械……要清点、收拾350余人的装备,想想就是件耗时的事。实际情况却是,仅用了5分钟,所有装备都已经对号放入应急处突厢式车里。

  自公安部于2011年12月开展警务保障“210工程”以来,鄞州公安分局通过规范管理、科技强警、创新举措,真正发挥了警务保障的“战斗力”作用。

  规范管理,从细节入手提升效率

  自公安部推行“210工程”之初,鄞州分局就确定了“全省领先、全面一流”的总目标。如何实现目标,鄞州分局决定从细节入手。

  走进鄞州分局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警用装备中心,各种现代化的警用装备,大到抗台抢险用的冲锋舟,小到防刺手套,全都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鄞州分局还在下属单位建立装备分库,研发装备自动化管理系统,确保中心库和各分库互联互通,实现了装备管理的信息化。

  看起来不过是归置整理的基础工作,带来的变化却非常明显。

  今年3月25日凌晨3点左右,一场抓捕行动刚结束,全体抓捕队员返回出发点,仅用了5分钟,就将所有警用装备对号放入警用装备中心。

  “这在以往,常常要花一小时。”鄞州公安分局警务保障室主任沈兵辉说,“我们通过不断强化警务保障同实战对接,警务保障能力和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自2011年以来,鄞州分局连续三年被评为鄞州区财政预决算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省警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在省公安厅警务保障“138工程”考核中,名列第一。

  今年7月29日,公安部在浙江衢州召开会议,鄞州分局作为县级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单位受到表彰。

  科技强警,为智慧公安插上翅膀

  今年7月25日凌晨,鄞州华茂外国语学校外的绿化带里发生一起拦路抢劫强奸案件,案犯作案后潜逃。

  专案组通过现场周边社会治安动态监控,锁定犯罪嫌疑人,并通过对沿途动态监控的分析,循迹追踪十多公里,于7月29日将隐蔽在鄞州邱隘一小村庄里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无独有偶。三年前,民警同样是靠视频监控,一路追踪,破获了发生在同一个位置的另一起强奸杀人案件。

  这两起案件均是流窜作案,破案难度大,事后分析:社会治安动态监控是案件侦破的唯一捷径。

  “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科技强警的刀刃上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政府的参谋。”鄞州区委常委、鄞州分局局长林东表示。

  投资1.47亿元,覆盖全区,全高清、网络化的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成。

  “去年运用视频破获的刑事案件占总破案数的35%。”沈兵辉说,鄞州分局还先后为一线执法单位配发3G无线音视频传输警车36辆、音视频执法记录仪200台、现场笔录采集箱30台,案件办理的电子化率达到95%。 

  鄞州分局还先后购置了测谎仪、维稳处突指挥车等一批刑侦、处突科技装备。这些投入将有效提升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创新举措,社会化应急保障向多方借力

  2013年的台风“菲特”给鄞州造成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分局紧急抽调32辆工程运输车,24小时内为基层送去救生艇50余艘、救生衣800余件、发电机10台、沙袋2000余只、食品5吨、汽油2000多升,为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为增强在应对重大紧急事件中的警务保障能力,鄞州分局创新举措,探索警务应急保障社会化,分别与汽车租赁公司、快餐公司、消防器材公司等9个社会机构签订应急合作协议,在面临重大紧急事件时优先保障警务需求。

  通过近几年辛勤的努力,鄞州公安分局保障能力显著提高,装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作环境有了新的改善,各项工作得到上级机关充分肯定。

  今年3月,宁波市警务保障“210工程”建设现场会;7月,公安部“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片区座谈会在鄞州公安分局召开,推广“鄞州经验”。林东表示,警务保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基层公安队伍战斗力的强弱,在良好的财政支持下,鄞州有能力、有信心打造引领全国县区级公安机关的警务保障精品工程。

  通讯员 李毕华 

  记 者 石承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