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警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着陈怡进社区

  11月14日上午,陈怡帮拆迁户搬家具。 记者 王鹏 摄

  距离陈怡摘得“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和全国第五届十大“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两项荣誉不过一个多星期,陈怡早已奔波在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线。作为“明星社区民警”,陈怡再回到社区,会不会觉得有压力?11月14日,本刊记者来到钟公庙街道后庙社区,跟着陈怡当了一天的见习社区民警。

  “你们稍等一会儿,先让我把手头的事处理好。”上午9点多,钟公庙派出所,陈怡在办公室进进出出,一路小跑,连坐下的功夫都没有。

  “其实和过去差不多,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陈怡的语气还是一如既往地爽快、干脆。若不是不时有同事来问她要获奖证书,为接下来即将在鄞州公安分局、市公安局和省公安厅开展的学习交流活动做准备,还真难把她和获奖这件事联系起来。

  “我们社区的群众还是挺理解我的。”为方便工作,陈怡的手机号码,社区里的很多人都知道。陈怡获奖回来后,收到不少老朋友发来的短信,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有压力。”

  反倒是陈怡的同事,感受到的压力比较大。有一次,所里负责接处警的民警出警,一报家门,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知道你们所,你们是明星所嘛。”

  不过,或许对于整个派出所而言,这样的压力反而是持续进步的动力。

  好不容易空下来,陈怡拉上协辅警去距离派出所不远的一处拆迁地块,帮居民搬东西。因为要拆迁,住在那里的居民正在陆陆续续搬走,其中有不少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陈怡不放心,时不时会去留意一下。

  沿途碰到不少熟人,彼此打个招呼,不见有生疏或客气。

  接下来这段日子,陈怡肩上的担子会比以前重一些,所管辖的社区有多处地块要拆迁,部分路段要整治。虽然不都是公安的分内事,但作为社区的“管家”之一,她还是得留意可能存在的隐患,维护社区的稳定。

  等回到所里,临近中午。陈怡没顾得上回办公室喝口水,休息一会儿,直接跑到派出所对面的写字楼里。楼里有一家检测机构,在日常运转过程中,要用到剧毒化学品。按照规定,陈怡每个月都来检查剧毒化学品的购买和使用情况。

  “企业使用剧毒化学品要备案,我去北京之前,对方已经来找过我。得赶紧把这件事给办了。”尽管日常工作挺繁琐,但陈怡每一样都记得清清楚楚,毫不耽搁。

  不凑巧,负责人不在,委托其他同事帮忙找登记记录。刚接手的同事还不熟悉情况,反倒还是陈怡,熟门熟路,找到登记本。

  下午,陈怡给自己定了计划,要走访十几位后庙新村的居民,他们的住房受此次社区围墙拆迁影响较大,“要挨家挨户再听听意见建议,工作最好做在前头。”陈怡说。

  就这件看似简单的工作,她一直做到了晚上9点多。

  记 者 石承承 

  通讯员 陶日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