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乐史
|
昨天上午,“聚焦舟船中国,联结海上世界”———2014中国古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庆安会馆举行。来自荷兰莱顿大学教授包乐史在演讲中首度提出,来自宁波、福建和广州等地的中国水手早在18世纪中期就开始服务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 “我1946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少年时期最深的印象之一就与中国有关。在城市街角偶尔会看到那些叫卖着花生糖的中国人,他们是在1930年经济大萧条时失业的前中国水手。”前不久,包乐史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找到一张名为《客栈里的中国水手》的素描,画中的17个中国人清晰可辨,他们或抽着烟斗,或点着蜡烛,或打着盹儿,或忙着做饭。“这幅素描的作者雅各布生活在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他应当在那时走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码头,遇见过这群中国水手,当即把他们定格在这幅群像画中。” 这群水手为什么会在18世纪就来到荷兰?他们在阿姆斯特丹干什么? 包乐史介绍:在17世纪,为了扩张在亚洲的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各地建立了二十几个商馆,东到日本,西到印度,在巴达维亚设立总督,总管亚洲贸易。早在1750年,来自宁波、厦门和广州的帆船每年2月随东北季风来到巴达维亚,而后随西南季风返乡,这条海上走廊确保了水手的稳定供应量。“水手以福建人居多,但也有不少宁波人,因为宁波的船每年也会去印尼。受雇的中国水手经过180天的航行从印尼到荷兰,住两三个月之后再回到印尼。”1787年之前,很多文献提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受雇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 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袁晓春在采访中表示,2015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将在宁波举行,此次研讨会是宁波海洋文化走向国际的重要会议,而宁波自古以来就是联系内地和海外的重要枢纽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宁波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宁波海事文化和舟船文化的传播与流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记者 林旻 通讯员 黄定福
|